[南方日报]找到抗抑郁新靶点和新手段

09.02.2017  19:33

  抑郁症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疾病,终身患病率高达12%—20%。然而,以往人们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研发的抗抑郁药往往需3周—4周甚至更久才能起效,许多患者很难坚持到取得疗效便放弃治疗。

  人为什么会抑郁?抑郁症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高天明教授和朱心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们的研究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脑内主要有两种细胞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以往国际上对抑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脑神经元,但据此研发的抗抑郁药大多起效慢、有效率低。而长期以来被认为只是“配角”的胶质细胞,近年却越来越显示出它调控脑功能的重要性。

  专家介绍,所有的细胞都能合成一种叫做ATP(三磷酸腺苷)的物质,为生物体的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研究团队发现,如果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减少了ATP的释放,小鼠就会出现抑郁样行为。如果外源性给予ATP,或者内源性促进ATP释放,可在一周内快速逆转动物的抑郁样行为。由此,团队为快速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团队还发现,广泛用于宇航员、运动员训练的间歇性低氧的方法,也能促进成年海马神经的发生,由此发挥长效的抗抑郁作用,且副作用小。这一发现为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据介绍,该系列研究和发现均为国际上首次,为抑郁症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被国际权威实验室多次引证和正面评述,被Nature(自然)、Neuron(神经元)等一流专业杂志正面引用400余次。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通讯员 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