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改革精神是广东最显著的名片

10.03.2015  18:33

  “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弘扬昂扬向上、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广东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去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全国人大广东团,对广东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寄予殷切期望。        一年来,广东经济总量继续稳步增长,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与此同时,只要人们留意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留意手机、报纸、网络上正在传播的故事,就能发现点滴变化:鼓励创新的YOU+国际公寓火了,创新、创业在广东的励志故事多了;自己身边的“好人”多了,一些人不知不觉还成了“名人”;“最美家庭”“最美街坊”多了;志愿者风气发扬起来了;传统优秀文化更热门了……南粤大地正在以实干的精神推进“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其路径越来越清晰。

  时过一年再逢春。广东如何继续协调“两个文明”的发展、走在前列?“广东厅”里,春潮涌动。“广东厅”外,南方日报问计“大家”。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赵杨 郑照魁

  “两个文明”的辩证法

  广东改革精神激励一代人实现中国梦

  今天,当人们走进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馆时,会看到有两幅浮雕:

  一幅由牌坊矮屋、渔船耕牛、农田果园组成,吟唱着贫瘠土地渴望改变命运的古老歌谣;一幅由穿云高楼、蝴蝶状高架、火箭头高铁组成,演绎着摩登都市快速发展的当代故事。这就是深圳30余年来沧海桑田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渔村如今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物质文明极大地丰富:2014年深圳GDP达到16001.98亿元;全年全市人均GDP达到14.95万元,相当于2013年韩国水平,居国内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深圳城市发展的密码是什么?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他喜欢深圳,因为每次去深圳他都能感受到“敢闯敢干”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市场活力、相对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我能学到东西”。他多次向南方日报记者推荐去深圳采访创新经验。他说,广东如果能够在未来三到五年里再建设一两个深圳来,广东的创新能力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能走进一流行列。

  物质层面的丰厚,精神层面上的闯劲、干劲,令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多次排到了广东省的首位。“深圳的经验值得研究、复制、推广。”刘世锦认真地说。

  深圳的华丽变身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而城市发展的密码告诉人们: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没有物质文明极大的丰厚,深圳也好、广东也罢,都难以成为全国的“率先”,一切精神文明都是空中楼阁,人们的幸福也难以实现。当然,“硬币”的另一面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推动、支撑。

  回首过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说,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得风气之先,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浪潮袭来,而与此同时,《南海潮》《大浪淘沙》《打工妹》《情满珠江》等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记录、传播着那个年代广东的精神风貌,吸引无数“孔雀东南飞”,赴广东实现自己的“中国梦”。阳光潇洒、时尚摩登、拼搏奋进、懂经济、爱创新……广东人的精神面貌曾带动了一代中国人奋发向上。

  “两个文明”的归依

  实现人民的幸福是根本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如此论述“中国梦”的归依。

  “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比翼齐飞,其归依也是人民的幸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广东GDP总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将与韩国比肩,物质文明取得丰硕成果。然而,广东的代表、委员们以及做客南方报业的专家们认为,广东仍存在提升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建设“两个文明”,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发展新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集结号,也明确了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目标。这一目标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建议广东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珠三角打造成中国的硅谷”“建议广东抓住‘一带一路’大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建议广东抓住我国从工业国家向服务业国家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率先启动互联网行动计划”“建议广东加快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全国探路”……连日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5年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室里,“大家”云集,为广东改革发展把脉谋策。

  “我判断中国将迎来经济发展的第二机遇,广东要抓住历史升级,推进发展。”刘世锦说。

  可以预见,未来5—10年,广东物质文明建设的担子不轻。专家们也给广东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率先落实好“四个全面”,广东不仅能走在全国前列,还能走在世界前列。

  ——建设“两个文明”,必须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对精神食粮的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说,按照客观规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终在不平衡中发展,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往往存在滞后性。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食粮的要求将提高。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缓解人们的疏离感以及快节奏带来的压力,如何丰富人们的文娱生活,是一个重大考验。

  ——建设“两个文明”,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

  郝立新说,“两个文明”的建设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加大宣传与教育,挖掘典型人物,发挥人物的典范作用。他对中山开展的“全民修身运动”印象深刻。其间,中山设立1100多所修身学堂,开展8000多场次修身活动,参与群众为300多万人,编写出《修身导读》系列读物。总结中山的模式,他说党政领导共抓、德治法治并举、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社会善治,既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又提升了城市文化水平,满足了人民对“两个文明”的需求。他建议,广东乃至全国应推广中山经验。

  “两个文明”的新使命

  创新文化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与新一轮改革开放为广东的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王兴东说,在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上,广东是探路者、领航者,“全国各地都在盯着广东的改革实践,期待经验,因此使命重大”。

  崇高的事业需要文化引领。

  ——广东的发展,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

  广东毗邻港澳,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得风气之先,市民的权利意识、平等观念、法制意识、开放包容的意识比较强;然而旧社会留下、境外渗入的污泥浊水也存在。激浊扬清,需要让阳光、美好、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

  王兴东说,广东的发展要构建阳光、积极、温暖、奋进的环境,以高尚的文化感动人,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催人奋进。他说,这是政府、企业、媒体人、文艺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要参与的宏大战役。

  ——广东的发展,需要永葆改革开放敢闯敢干的精神

  迟福林说,改革是广东的文化标签,是广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文化气质上最重要的积淀。没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就不会有今天的广东。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广东必须保持改革斗志。

  ——广东的发展,需要构建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工业化的历程告诉我们:越是创新活跃的地方,越容易形成产业革命的广阔舞台;一旦创新活力丧失,就面临着竞争出局的危险。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样证明:没有创新,思想的藩篱难以冲破,体制的坚冰不会融化,深圳还是渔村,珠海依然沉寂。

  ——广东的发展,需要构建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匹配的现代意识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当前中国改革的重点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的改革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也要适应未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广东的改革走在前列,与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普通个体较高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意识密不可分,但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进一步提升。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

  23年前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对广东深情嘱托: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上要赶超他们,“两个文明”建设也要赶超他们,这样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实现伟人的嘱托需要改革探索的气势、敢为人先的气概、尊重个性的气量;需要鼓励创新气氛、崇尚创新气魄、竞相创新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