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最好的服务是依法治税”
(《南方日报》2015.4.22)在向千亿GDP冲刺前夕,三水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带动地税、国税收入迈上新台阶。与此同时,税收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又为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作出了贡献。在三水经济体量不断扩大之际,三水区国税局、三水区地税局将依法治税,提高办税质量与效率,扶持企业发展,助力三水社会民生发展,为三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开列税收权力清单简政放权服务纳税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随着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水对招商引资环境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在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将加强行政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等营商“软实力”建设融入到经济工作中。而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高效率的行政服务和税收法治保障。
“最好的服务就是依法服务,有规有矩,才是对企业最大的保障。”三水区地税局、国税局均表示。为此今年区国税局、区地税局将继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简政放权,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区国税局局长潘志豪称,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依法治税,积极简政放权,推动职能转变。地税局局长周伟宁介绍,2014年成功取消22项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下放2项行政审批事项,今年将继续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减少审批项目。
推行税收执法权力清单,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权为突破口,前期推行税务行政处罚权力清单;继续推进企业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同发”。
今年3月份《立法法》最新的修订通过后,“税收法定”原则正式确立。税务部门厘清权责,依法治税将是今后的工作方向。潘志豪称,税收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加强税法遵从和税收共治,推进税收法治化。
扩大“税融通”服务减轻企业负担
税务部门服务地方经济,最直接地体现在保障财政收入上。为此,做好企业的办税服务,落实各项企业优惠政策,保持企业活力也是税务部门的职责之一。为企业“减负”,事关三水整体营商环境的营造,是税务部门的重要职责。
一直以来,三水税务部门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2014年地税免税达2.9亿元。区国税局为纳税人办理各类减免税收达1.53亿元,减免额同比增加了70%。其中,出口退税由于政策的复杂性和涉及行业、产品的波动性工作难度较大,为此国税局加强对出口型企业培训,2014年为企业办理出口退税共计5.9亿元,减轻了企业负担。
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税收减免扶持上享受较多的政策,三水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地税局为7户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3565万元,为302户次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122万元,国税局为1445户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711万元。
税收减免之外,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一直为税务部门所关注,为此2014年国税局、地税局联合区金融单位推出“税融通”融资服务项目,协助纳税记录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贷款4.01亿元。今年“税融通”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架构多元化办税体系提高服务质效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服务经济。”2014年,三水地税入库31.7亿元,其中市县级收入20.1亿元,占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1%。国税(含海关代征)入库74.2亿元,首次突破70亿元,其中区级税收收入11.32亿元,税收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税收增长得益于三水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应地,税收工作也要服务于三水接下来的进一步发展。地税、国税两部门均表示要将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纳税服务。
“以网上办税为主、门前办税为辅、自主办税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架构目前正在完善中,潘志豪称,将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更便利、更快捷、更优质的服务。国税局去年已经提高了办税集中度,纳税实现全区通办,企业所有涉税申报实现“一窗式管理”。今年通过推行纳税服务规范2.0,办税质效将进一步提高。办税服务厅改造后将为上门办税的纳税人提供配套齐全的办税环境。增值税发票系统升级版的推广则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实现网上纳税,减轻办税成本。
同时,税务部门还将着力打造信息化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便利快捷的电子办税服务。国税局2014年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为纳税人提供了丰富的涉税信息。潘志豪表示,今年将会扩展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添加如手机排号等功能,提供形式更丰富、内容更贴心的“掌上纳税服务”。地税则通过加强网上办税、自助办税、同城通办等,提高办税的便捷度,扩大税费业务同城通办、发票邮政免费配送范围,加大自助办税终端推广力度,增设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
今年底将要全面完成“营改增”的改革工作,地税、国税两部门也早已展开合作。地税局已做好房地产、建筑、金融保险、生活性服务业等行业纳税人基础信息及核定信息,分批开展营业税纳税评估,加强税款和发票的清理。国税则增加了服务窗口,改造服务大厅。自去年开始的企业个性化税收政策培训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编辑:刘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