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海丰湿地成珍稀鸟类天堂

04.11.2015  10:50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应来 通讯员/林荫)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跟随“寻找广东最美森林记者行活动”记者采访团队实地走访海丰湿地了解到,2004年意外发现黑脸琵鹭、卷羽鹈鹕和紫水鸟鸡以及后来发现的东方白鹳等,在海丰湿地已年年可见,它们从稀罕物变成了常客。据介绍,全球濒危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近期在该保护区最高录达128只,约占全球数量的3%;全球易危鸟类卷羽鹈鹕,越冬数量最高纪录也达22只。

汕尾海丰鸟类保护区主要由同属当地黄江河流域的公平区、大湖区和东关联安围区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总面积11590.5公顷。作为以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珍稀水鸟栖息地,该保护区每年冬季都吸引了2万只以上水鸟越冬或觅食。

1998年,海丰保护区建立,随着保护成效的显现,其重要性也在不断升级。特别是黑脸琵鹭、卷羽鹈鹕和紫水鸟等为代表的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水鸟的发现,成功让海丰湿地从一个省级湿地晋级为国际重要湿地。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胡慧建告诉记者,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之所以能够吸引并留住大批候鸟,除了其优越的地里位置外,还得益于其传统的水产养殖和当地人对鸟儿的爱护。据胡慧建介绍,每到涨潮时,养殖户就将堤口打开,让海水和鱼虾蟹进入养殖塘,退潮的时候,再把开口堵上,海水及其鱼虾蟹就留下来了。从此,鱼虾蟹在养殖塘里自由生长,渔民也不投放饲料,因此水污染不大,也使沿海湿地能够长期保持下来。

海丰湿地的鸟不怕人,尤其不怕本地人。这是该湿地的最大特色。在湿地做护鸟员的郑色鑫告诉记者,当地村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白鹭就伫立在一旁,人鸟能和谐相处。据介绍,当地村民大多以养殖为生。每当放水干塘时,鹭鸟就会来觅食,村民并不驱赶,而是任其饱食。有时村民走在路上碰到白鹭,白鹭会跟随。

该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庄伟民告诉记者,保护区与村民合作的护鸟示范基地达1000多亩,他们每年会给农民一定的补贴,让农民定时给鸟类觅食。海丰从今年开始成为国家林业局湿地补偿试点,国家将按水田面积标准向农民拨付补偿款。


[阳江]举办学习宪法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深入贯彻实施宪法,林业厅
[湛江]举办2018年依法行政专题研究班
为提高湛江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林业厅
[江门]举办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品质提升的水平和质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