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穗筑建“黄金台” 百万重金奖贤才

23.06.2014  14:47

  6月22日,伴随着第三届金交会圆满收官,广州市政府“广州金融发布”也正式在琶洲会展中心亮相。会上,广州市金融办主任周建军发布了《2014广州金融白皮书》,与此同时,作为打造广东金融强省、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广州民间金融街管委会主任廖检文、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总经理黄成、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靳国良也分别就金融街、股交中心、碳交所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发布。国家驻穗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局”、广州市金融办、广州各区(县级市)政府金融工作部门、在穗部分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广州金融发布”首亮相

  据悉,“广州金融发布”是广州市为推进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而重点打造的权威金融信息发布平台,通过集中发布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各类重要数据、重要工作进展情况和重大事项,向全国金融业界发出“广州的声音”。

  发布会上,周建军介绍了《2014广州金融白皮书》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情况。白皮书中指出了广州金融发展的多项骄人成绩。2013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达114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7.43%,成为全市第六个总量规模超千亿的重要支柱产业,区域金融中心集聚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4年5月,广州地区本外币存款余额3.5万亿元,贷款余额2.3万亿元,居全国大城市第四位。保费收入275.4亿元,证券交易额1.6万亿元,期货交易额1.1万亿元,居全国大城市前列。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225家,法人金融机构32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创业及股权投资机构等类金融机构和组织超过500家。全市金融业总资产约6万亿元,银行业利润总额556亿元。

  在重大交易平台建设方面,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目前已与省内5个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心挂牌企业数达到633家,123家企业融资交易额22.7亿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如今已累计交易配额1000余万吨,累计成交金额6亿元。今年4月开业运营的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首批实现挂牌金融资产交易项目共计73个,挂牌资产金额达700亿元。

  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目前广州已建成社区金融服务站207家,超过全市社区总数的1/10,极大便利了社区百姓;全市共有村镇银行6家,存款余额27.8亿元,贷款余额35.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57家,累计发放贷款188亿元。

  在金融创新发展方面,成立了全国首家小额再贷款公司、全国首家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互助合作社。越秀金融集团成功收购香港创兴银行,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在港的最大收购案,也是地方国企在港首次并购银行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金融发展环境方面,2013年以来广州连续出台了《关于支持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规定》、《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决定》、《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特色鲜明的金融规划与政策体系,为吸引、培养顶尖金融人才,服务区域金融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周建军表示,下一步广州将重点打造三大金字招牌,继续办好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打造广东金融强省和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全力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建设,加快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引导金融机构尤其是法人金融机构加快进驻。

  金交会搭建金融人才交流会

  就在白皮书发布的同时,金交会展馆内金融人才招聘区内人流涌动。众多金融机构展位前,前来应聘的人士排起了长龙。刚辞掉加拿大工作回到广州的李小姐也加入了应聘的人潮。“广州是我的家乡,我一直在留心广州金融发展的变化,选择回国发展是不错的选择。

  据了解,本届金交会共有116家参展机构,推出了近3000个金融人才招聘岗位。近年来,金交会已成为了广州吸纳金融人才的重要平台,而广州也正在积极开拓多种渠道,搭建黄金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金融人才进驻广州,服务广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已于日前正式出台。据周建军介绍,广州市重点支持三类人才,包括金融领军人才、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金融高级专业人才;经评定后,三类人才将可获得5万到100万元的补贴。其中,对当年引进的金融领军人才将给与一次性安家补贴100万元。

  除此之外,对有意落户广州的高层次金融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优先办理落户手续,并支持高层次金融人才参选国家“千人计划”、广东省“珠江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

  对此,周建军指出,人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未来和体现竞争力的实质所在。目前广州金融从业人员大约有11万人,与北京、上海等地相比,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还较为缺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曾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相较于新加坡,广东的经济总量、金融需求更有优势,但在金融发展的“软件”方面,广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王燕鸣表示,此次广州市推出人才支持政策的力度可谓不小,但未来广州在高层次金融人才资源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了打造好金融硬件平台外,与之相关的配套金融服务环境和政策还需要继续完善,尤其是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人性化关怀。“想要在区域内产生金融人才的集聚,就必须将政府激励、人性关怀以及政府与人才的互动‘三位一体’融合起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也直言,直接给予资金奖励是吸引人才的好办法,最高奖励100万的支持力度对于金融行业领军人才也是十分有吸引力的。除此之外,针对改善金融发展软环境,广州市还需考虑在机制和体制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实习生 葛俊易

  ■金交会亮点

  广州市委常委、增城市委书记欧阳卫民21日在第三届广州金交会上,透露了广州要在未来金融战略进行调整的思路。“广州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应该另辟蹊径,发展草根金融、普惠金融。”欧阳卫民说,除了巩固和壮大现有的优势金融产业,如银行业和保险业之外,广州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普惠金融,包括小微金融、社区金融、农村金融等,这些都是广州的潜在优势和特色所在。

  牛仔名镇:变身中小微

  企业金融福地

  而作为继广州民间金融街、广州国际金融城、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和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之后的“广州第五大金融服务区”,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也在金交会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增城市副市长邓毛颖、增城市发改物价局局长毛杰、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军,以及增城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向社会各界介绍了中心的各项业务规划。

  增城:打造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区

  据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有关部署,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决定》及《增城市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工作方案》的要求,由广州市政府及增城市政府共同出资成立了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管理公司,并计划在牛仔名镇新塘打造一个针对区域中小微企业的金融综合服务区。

  刘志军说,“园区将引进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信托、小额贷、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多类型金融业务机构,引进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产权交易所和各行业协会的分支机构等进驻园区,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先进、全面、专业的优质服务,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刘志军表示,园区除了引入上述金融集群外,还将引入企业管理,品牌策划,战略规划,电子商务,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等企业运营顾问集群,加上本地牛仔纺织企业,商业贸易,餐饮休闲等组成的商业集群,共处一园,共同繁荣发展。

  目前,由广州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增城市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广州市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14年5月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园区正式进入运营阶段,统一负责金融服务区的经营和管理。据介绍,管理公司已整合101间园区铺位,已聘请广告设计公司和策划公司开展园区规划工作,已经明确签约入驻的金融机构有21家,正在洽谈的有50至60家,预计今年内可实现近百家机构入驻服务区。

  中国牛仔名城欲求重生

  牛仔服装产业是增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更是新塘通往全国、通往世界的一张名片,全国60%以上的牛仔服装产自新塘,30%以上出口的牛仔服装来自新塘。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低成本为核心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增城牛仔产业发展的需求,亟需推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渠道创新、平台创新,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毛杰指出,“牛仔产业进行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引进技术、规范管理体制、创建新平台等,但新塘镇大部分的牛仔纺织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企业自身资金流有限,又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通过民间借贷手段融资则会因融资成本过高而难以承受,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金融服务区建成后,将主要发挥四方面功能:发挥金融机构集聚功能、打造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对接功能、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功能、形成小微企业融资价格引导功能。

  谈及服务区对金融机构及金融人才的吸引力,邓毛颖信心十足,“我们现在的选址就是和金融机构一起调研确定的,而且我们的调研显示:增城的中小微企业从银行渠道获得的融资很少,所以这中间还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此外,我们有国家级的开发区,有这么完备的金融服务园区,并且随着城际轨道以及地铁等交通设施的完善,增城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将越来越有吸引力。

  南方日报记者 贾肖明

  实习生 欧阳卫民

  前海欲打造全球性金融创新中心

  南方日报讯  6月22日上午,“中国前海金融创新与跨境投融资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组委会、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联合主办。

  广东省金融办副主任倪全宏在论坛上表示,目前,广东正处在全面建设金融强省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已经提出了深化金融改革部署,出台了相关意见。作为广东金融改革创新合作开发的最前沿,前海承担着重要的金融改革探索使命。

  前海管理局投资推广部主任陶鹏也表示,前海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整个地区GDP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平均每平方公里100亿元人民币,达到国际一流城市的水平,基本上实现跟纽约、伦敦国际一流城市持平,成为全球性金融创新中心。陶鹏表示,未来前海将努力打造“三化一平台”,即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以前海开发平台,来促进整个深圳市进一步转型升级和更快、更好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前海对于香港的服务工作,实现深港合作共赢。

  普惠金融

  定价机制待破解

  ■论坛聚焦

  近年来,经济发展对普惠金融的需求有目共睹。然而面对这一领域,监管方面将如何防控未知的风险,普惠金融未来又将出现何种业态?一方面,对普惠金融的监管成为众人热议的中心,另一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小额信贷的定价机制的讨论也不乏争议声音。

  6月22日下午,琶洲国际会展中心9.2展馆,金交会分论坛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使得场馆热度骤升,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聆听。监管部门领导、学者、普惠金融从业者,三方齐聚台上,畅言对普惠金融的理解和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普惠金融强调商业可持续

  普惠金融是一个将公益性理念和商业性质结合在一起的概念,在具体的定价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一方面,由于普惠金融的性质所限,对于资金的定价不能过高,但对于商业机构而言,如果没有价格的支撑,经营便难以为继。鼎盛鑫融资担保公司总经理唐文凤表示,在近年的商业实践中,她感觉到最难的还是定价问题,“资本运用普惠了,资金来源却很难普惠,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是比较难的事情。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创新业务监管部主任王欧表示,普惠金融的定价不能靠理念,也不能靠政府管制,“我认为将来谈普惠金融一定要强调商业可持续,市场化定价,这是所有普惠金融的精髓。

  “要把普惠金融跟慈善区别开来,只有市场化的运作才能长久持续的发展,”红岭创投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周世平也认为,唯有市场化的解决方式才能够成就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不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陆军则认为,解决普惠金融的定价并不是仅仅靠市场化就能解决的。“尽管按照市场规律,资金的定价确实能够反映风险特征,但一些P2P平台利息比基准利率高很多倍,这样也很难说是“”。

  陆军认为,普惠金融不仅仅还要考虑商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还要考虑风险。追求过度的发展长期会导致很多问题。虽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范围,普惠金融都是大的发展的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把市场跟政府的作用恰当的结合起来,界定好边界,这些都有待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解决普惠金融的定价问题最重要依赖制度和现有技术方面的创新,而这需要实践,也需要一个过程。

  P2P机构应分类监管

  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金融,P2P网贷平台等机构出尽风头,另一方面,其暗藏的风险也惹起监管部门的担忧。近期,对以互联网金融、P2P网贷平台为代表的领域的一些监管方式也饱受争议。

  周世平透露,当前全国大小的P2P平台有2000多家,尽管账面上反映的不良贷款率很低,但实际上平均坏账率达到7%以上。而媒体不断曝出的P2P平台跑路事件也充分暗示着这一领域潜藏的风险。

  “我也接触过好多的P2P平台,不同模式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他建议,监管部门可以把现有不同模式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不同类型机构的风险特征进行监管。

  “但凡涉及到金融风险的部分,有和银行类似的地方,应该参照跟银行相类似的机制进行监管,其他的按照所涉及风险的类型进行监管。要尊重实际情况,P2P机构类型很多,不能简单的取缔,也不能一味按现在的机构监管。”曾刚表示。

  “管肯定是要管起来”,陆军认为,P2P平台的潜在风险不可小视,“金融业由于准入门槛非常高,但透明度不高,这对运营资本有非常大的遏制,导致民间的资金需求也非常强烈。但是P2P小额借贷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所以现在一定要有机构来进行监管。”对于P2P等机构的监管方向,陆军认为,可以参考国外证监会等机构的管理机制进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