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蕉岭新农村建设开创新局

30.03.2015  16:37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从2014年开始,我省启动了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目标,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连点、连线、成片推进的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        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科学规划,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屋没特色问题。要加大村庄整治、整理力度,为群众提供干净整洁的生产生活环境。要突出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化,保留乡土气息,体现广东乡村岭南特色。

  一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进展如何?近期,南方日报记者走进粤东西北14个市的新农村连片示范点,在“行进中国中”,记录广东新农村的变迁,了解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挖掘并总结相关的经验。

  从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新常态·新农村·新面貌”专题报道。首期报道,我们走进梅州市蕉岭县。蕉岭是第一批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该县正以客家文化和长寿文化为基础,大力推进“客韵寿乡”新农村建设。

  “说实话,养猪多少有些污染……”3月21日下午5时许,站在自家的猪粪池旁,蕉岭县三圳镇招福村村民吴田健陷入纠结:他所在的村是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的一个点,按照当地政府的最新规划,他的养猪场被纳入环境整治行列。但这个养猪场他投资了15万元,既可产生沼气又可提供农家肥。

  吴田健为此思忖良久,最终他作出决定:“国家大事,一定要支持!”他希望政府也考虑一下他的投资成本,引导其转型发展,或采取多级净化的方式处理污染。

  促使吴田健作决定的,是村里日益高涨的新农村建设呼声。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发现,蕉岭县以垃圾整治为突破口,激活村民的内生动力,紧张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图/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进 柯鸿海 曹菲 汤凯锋

  实习生 赖凌珊 通讯员 涂永平 黄麟胜

  1

  以垃圾整治为突破口 用实效说服发动群众

  泡上一壶茶,闲坐在庭院,近处花朵盛开,远处哒哒的拖拉机春耕声传来,这些都让75岁的三圳镇九岭村村民徐建仁十分享受:“住在农村舒服!让我住在城里,我都不愿意。村里几乎看不到垃圾,村道绿化好,房子粉刷得很白、很新。

  “我们村是上门收垃圾的!”九岭村村支书徐文坚告诉记者,村里的卫生之所以这么好,主要是因为从去年8月起村里实施上门收垃圾的措施,全村共500户村民,每户每年收取50元垃圾处理费,“收钱是象征性的,主要是引导大家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九岭村的环境治理是蕉岭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14年,蕉岭县经过规划,确立了蕉城镇龙安村、三圳镇福北村、招福村、芳心村、九岭村两镇五村为示范点。示范点均在石窟河边上,串成连片的示范区,路线全长21公里,辐射108个自然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蕉岭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客家人文深厚,是美丽台乡,世界长寿之乡,也是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因此,我们发挥良好的基础优势,扩大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客韵寿乡’。”蕉岭县委书记温向芳告诉记者。

  “以前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蕉岭县委农办主任陈汉铭认为,农村发展在一段时间以来缺乏有效引导,不少村民养成了“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习惯,农村公共管理滞后,对新农村的建设形成很大阻碍。为此,蕉岭把农村垃圾治理作为突破口,通过解决生活垃圾问题,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等,实现村容村貌质的飞跃,“基础工作一件一件地完成,让老百姓看到变化,看到希望,树立信心。”陈汉铭说。

  环境整治掀起了蕉岭新农村建设的热潮:福北村的刘氏祖屋正抓紧修缮,九岭村的乡贤回村建设农家乐,芳心村的生态城市家庭农场已平整待租……

  2

  理事会激发村民动力  “要我建”成“我要建

  九岭村的垃圾处理费一年需要6万多元,就在村委会提出收取垃圾费的建议后,村里就炸开了锅。“一开始有很大阻力。”九岭村村支书徐文坚坦言,村委组织村民开会时讨论很激烈,大家都想有好的服务,但提到“出钱”时就有不同声音。

  这是不少地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普遍现象。谁的新农村?这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新农村归根结底是农民的农村,如果农民不积极参与,这项工作就做不长久!”陈汉铭坦言,蕉岭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前,就注意去处理好这个问题。“虽然很多村想成为试点,但如果村民不团结,不积极主动,连垃圾等最基础的问题都不去解决,就暂不考虑将其纳入试点。”陈汉铭说。

  那么,如何发动群众、激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内生动力?蕉岭的做法是通过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是蕉岭在基层治理创新中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理事会成员主要由村民选举,负责联系村民,处理本村事务。

  九岭村伍子湖村就是一个典型。该村村民理事会会长吴国儒告诉记者,2012年,该村村民自发倡议做好村庄管理,选举7位村民为管理会成员。“绿化整治、路灯、垃圾等,我们都要负责起来。”吴国儒说,自从成立理事会来,乡贤已累计捐款100万多元,解决了村里很多实际问题。

  “村民理事会充分激发了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三圳镇镇长陈春妮告诉记者,据统计,今年春节期间,该镇64个村民理事会共筹集543万元社会资金,其他形式筹集45.5万元资金,组织村民协商议事180多件,协商达成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共60多个,主要包括村庄整治、拆废建绿、修建公园、修缮宗祠等。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共建共享。”蕉岭县县长陈伟明表示,蕉岭充分释放基层治理创新的活力,广泛发动群众,变“要我建”为“我要建”,达到“财政投资1元,撬动民间10元”的效果,为新农村建设打开了良好局面。

  3

  解决新农村后顾之忧 关键要强化特色产业

  春天的田野是一片繁忙景象,石窟河流经的福北村地段,小型挖掘机正深挖泥土,十多位村民抢种淮山。“这里是沙质土地,种淮山特别好。”承包该片土地的老板告诉记者,蕉岭是世界长寿之乡,产出的淮山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煲出来比较‘胶’,口感特别好。”老板说,他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80亩淮山基地,“去年亩产5000斤左右,收购价每斤3元多。

  从福北村一路向南,分布着上千亩淮山基地,此外有成片的蔬菜基地、莲藕基地等。村民黄清华家种了20多亩地,农产品有黑花生、蔬菜、淮山等。2014年,他成立了“飞英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一些老人抛荒的地,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黄清华将自己的老屋改为办公室,依托“家庭农场+长寿之乡”的品牌,推出了“久龄牌”淮山,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前年每斤卖三元,去年每斤卖到了五六元”。

  在芳心村,与“开心农场”类似的城市菜园悄然兴起。芳心村村支书郑淑平告诉记者,该村整合了20多亩土地,分成170多块。城里人只需交管理费,村里替他们管理菜园,随时都可以采摘。农场采取共赢的经营模式,农户除了获得每亩每年700元的租金外,还将参与收益分红,“村集体占50%,农户占30%,村小组占20%”。

  记者走访获悉,在蕉岭新农村连片示范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发生改变,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经营模式正在兴起。据统计,三圳镇目前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已有30多家。

  “农业的活力来自于农村综合改革。”温向芳认为,2013年,蕉岭成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土地确权登记,建立土地流转公平交易平台,唤醒沉睡的土地,有效释放改革活力。

  不过,也有人担忧,新农村建设好后,一旦政府淡出,资金支持力度减弱,经济薄弱村的新农村建设恐难以为继,因此,从长远考虑,必须解决“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对此,温向芳认为,解决新农村的后顾之忧,关键要通过强化特色产业,切实带动村民、村集体增收致富,打造驱动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蕉岭在推进试点的工作中,特别注重培育长寿食品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制,为示范片建设打下经济基础。

  4

  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

  深度融合仍是道难题

  “看到周边的村都那么漂亮,我们也很着急!”3月21日下午,招福村谢下村民小组的祖屋内,几位村民正在拉尺丈量,为祖屋的修缮做好准备。走进祖屋,木制横梁已经被侵蚀,屋顶漏出一个大窟窿,屋后一排屋子已经坍塌。

  “说了十多年,一直都没有修缮。”村民小组组长谢美祥说,今年春节期间,村里决定学习村民理事会的模式,提议并发动大家捐款,每人出2000元。“说干就干,拿出成效,不要拖。”最终,工程定于3月29日开工。

  “新农村建设正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效应。”温向芳表示,目前,蕉岭正以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区为契机,出台《蕉岭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实施“一个总揽,十村示范,百村行动”工程,即以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为总揽,自我加压建设10个县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带动全县107个村(居)委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不过,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由于过去不少农村在发展中缺乏统一规划,房屋随意建设,导致泥砖房和钢筋水泥相互交错,村居风格难以统一。对此,陈汉铭认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尊重现实,不搞大拆大建,因势利导。从现在起严格执行好规划,通过村居外立面改造等,让群众看到新农村的面貌,长期努力,慢慢改变。

  陈汉铭说,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蕉岭方面专门到浙江桐庐县考察学习,并与桐庐的规划设计团队合作,结合蕉岭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实用、实效的规划。

  根据规划,蕉岭的新农村建设还将与旅游融合。围绕新农村连片示范区,蕉岭正规划建设一条从县城到新农村的慢行绿道,沿途还将建设亲水码头、农业体验区、生态农业观光点等项目。

  在蕉岭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的南入口,一个建于鱼塘上的绿茵农庄引人注目。农庄的负责人周斌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一片荒芜,逢下雨就被浸。在得知蕉岭农村土地可以流转后,该村一位外出乡贤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50亩地,发展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

  周斌说,随着长寿之乡和新农村的建设,陆续有游客前来蕉岭的新农村,因此,他们顺势发展农家乐。“过年的生意非常好!”不过,他坦言,除了节假日生意好点外,平时的人流量还不是很多。

  由此可见,如何让农村、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吸引到游客,带动农村经济,仍是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农村建设

  更需凝聚

  村民“公心

  ■策论

  “钱!”这是记者在农村走访时,听到关于新农村建设最多的字眼。“如果政府多给一点钱,问题就好解决。”一位村干部表示,村里人不肯出钱出力,新农村建设难以起步。而该村是该片区最富有的村庄之一,一排排现代化的民居引人注目。

  过度依赖政府资金,或许是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事实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少地区的村集体收入微薄,无力承担垃圾处理等公共管理职能。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约束村民的“公心”逐步减弱,村民对公共管理的担当越来越薄弱,一些人甚至划清“个人”与“公家”的关系,认为只要是公共管理问题,就是政府的事情。

  新农村建设亟需凝聚村民的“公心”。事实上,推动新农村建设,确实离不开钱,但如果过度依赖政府的财政资金,就很容易陷入僧多粥少、杯水车薪的局面,甚至沦为政府的“一厢情愿”。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发动群众,激发村民的内生力量。政府引导,群众团结一致,从小事做起,从村民自己的事做起,就可以凝聚成强大动力。

  三圳镇九岭村黄屋村民小组的环境治理过程或许能提供启示。没有钱,村民理事会就发动捐款,第一次筹集1万多元;不够,发动第二次捐款;还不够,发动第三次捐款……三次捐款活动共筹得4万多元。资金仍不够,村民就自发用摩托车去山里搬石头、拿起锄头种绿化树。环境整治后,镇政府决定给该村奖励一个污水净化池。

  “群众亲自参与,才会有荣誉感,才会感到有责任去爱护。”九岭村村支书徐文坚感叹。

  总指挥:张东明 王更辉 胡键

  总策划:姚燕永 郎国华 孙国英

  执行统筹:胡念飞 王长庚 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