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要把高新企业数量优势化为发展优势
7日,省创新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 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7日,在省创新发展大会上,省政府奖励了239项科技成果(个人)。笔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这些项目从604项申请中经过多轮评审、考察程序评选出来,其中突出贡献奖2人、特等奖1项、一等奖28项。本年度获奖项目的特点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此外,科研成果注重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如获特等奖的“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项目,带动该镇研发投入五年间增长3.5倍,GDP连年增长10%。
大会披露,2016年,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其中珠三角地区有18880家。会议提出,要努力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提高创新能力与壮大企业规模并重,推动一大批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尽快成长为亿元级、十亿元级乃至百亿级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继续抓好培育工作,把高新技术企业群打造为产业升级主力军。
●南方日报记者 林亚茗 通讯员 叶青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凸显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更加凸显。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升,通过加强高新区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实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等措施,使企业在我省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显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提高。2016年度获得省科学技术奖的623个单位中,企业承担或参与的占43%。这些获奖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正逐步实现“中国创造”。
例如,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获奖项目“高端血液细胞分析系统”,建立了国际一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技术平台,取得20项美国专利和58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高端血液分析技术被国外厂商长期垄断的局面,迫使进口产品价格下降50%。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陆续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营造了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的良好法律环境。因此,科研成果注重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成为本年度奖项的一大亮点。
例如,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研发的“早中晚兼用型广适性优质稻新品种黄华占的选育及其应用”,其品种已通过9省审定,推广面积9149万亩,是我国优质稻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
基础研究民生项目获关注
近年来,我省通过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持续支持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高技术研究等,着力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刚刚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填补了我国在中微子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国物理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这次获得省科技奖一等奖的项目——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完成的“脑信号分析算法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研究”涉及脑科学、医学、计算机、信号处理、传感器、自动控制等领域,成果可用于医疗助残、应对人口老龄化,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另一方面,本年度奖项突出关注和解决民生热点问题的项目,其中涉及农业、疾病防治、食品安全、公共服务、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占奖项的37%。
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完成的项目“重要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水禽专用“H5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被纳入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专项采购计划,全国家养免疫水禽中的使用率超过50%,为从源头上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和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南理工大学的“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成果广泛应用于城乡建筑创作实践中,创作了一大批建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