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金羊网:南方艳阳里的广东大学生,造出雪雕获国际大奖

23.01.2017  18:09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王倩 实习生 吴乐思 通讯员 李宇红

近日,2017年第九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其中共有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95所高校报名参赛,而作为除了香港唯一一支华南地区的队伍——华南师范大学凭借作品《寂寞嫦娥舒广袖》赢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和最佳技巧奖。

究竟这一支南方团队是如何凭借北方的雪脱颖而出的呢?

“现在是第九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而我们学校至少参加五届以上。近三年连续获得一等奖,去年是一等奖加‘最佳创意奖’,今年一等奖加‘最佳技巧奖’”,参赛队队长、华师美术学院的研二学生谢成鑫说。

 

从泥塑到雪雕

谢成鑫是广东人,其余的队员有来自广东、福建、河南和湖北。几个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如何能在近百所高校中脱颖而出?谢成鑫悄悄告诉记者:“雕泥巴是我们唯一的联系方式。”

早在去年十一月前,谢成鑫团队就开始构思此次比赛的主题和准备模型了,“小稿准备了至少20天左右。”说到模型,谢成鑫给记者展示了《寂寞嫦娥舒广袖》的泥塑小稿。

虽然模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雪块具体实施方面比较困难。因为泥巴和雪的材质相差甚远,“雪雕是只能减不能加,但是泥塑的话是有塑的功能,加减都没有问题。而且雪的质感和其他不一样,其他材料根本替代不了。”

因此从泥塑小稿变成三米乘三米的雪块,给生活在南方的谢成鑫团队带来了不小的难题。

“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南方人没有见过雪,到了北方看到雪,那种新奇的劲,更能让人投入到这个里面,还会投入得更深入、更深刻。”谢成鑫觉得相对于北方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状态方面会更有优势一些。

 

第一次接触雪

第一次看见雪,队员们很激动。“当时松树上挂着冰,觉得十分神奇。河南和湖北的雪容易结块,而哈尔滨的雪是散的,像沙一洋,因为温度太低不能结冰,这种状态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

雪雕比赛没有给他们任何时间练习,面对三米乘三米的雪块,刚报道完就立即进入了工作状态。“用刀子在上面铲两下就大概知道感觉了。”凭借他们专业的技能,只用了很短时间就上手了。

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在铲雪过程中用的是斜口刀,刀锋进去时雪块会胀,一胀就会崩一块。一个不小心,不慎雪块掉落过多,作品中重要的卫星部分就被破坏了。

“我们当时只能用冰接一节雪块上去,但还是留下了黑色的印记,有点遗憾。”谢成鑫告诉羊城派记者,比赛实战时,由于雪和泥的材质差异,人物的面部、细节都需要临场调整。

但材质的巨大差距并没有让他们放松制作的工艺水平。超过三米高的火箭部分是队员们用头和肩膀把雪块顶上去拼接而成的,月牙极大的倾斜度带来了强烈的立体感,人物面部和玉兔的精雕细琢都为谢成鑫团队赢来了“最佳技巧奖”。

 

谢成鑫团队每天清晨六点起床到室外工作,一直干到晚上九点多。哈尔滨下午四点多钟天就黑了,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九点这个过程他们基本上都是打着灯做的。第一天凿雪块工作量是最大的,主要消耗的是体力。在第一天凿完形成基本模型后,他们连拿筷子都拿不稳了。

第二天在雪块上深入雕琢,虽在体力上缓解了,但思考同时也是让大脑处于紧张状态。

“到了晚上刮很大的风,很刺骨。口罩、睫毛、眉毛、呼出来的气都是冰,整个过程还是挺艰难的。”谢成鑫说道,在比赛中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去休息,期间还有队员生病,但这都没有使他们停下来脚步。虽然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没怎么休息,但作品还是如期完成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报道链接: http://news.ycwb.com/2017-01/22/content_24081423.htm

作者/通讯员:王倩 吴乐思 李宇红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