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到京津
12月27日上午,清澈的水流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闸口喷涌而出。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摄
12月27日,参加南水北调北京通水仪式的人们在现场品尝来自丹江口的水。经济日报记者 赵 晶摄
经济日报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 杨学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北京市通水成功!”上午10时30分,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一语落地,清澈的水流即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团城湖明渠闸口喷涌而出,流入明渠,奔流向北。北京首批接纳南水的6大水厂随之忙碌起来,下午起北京市民陆续喝上清甜的汉江水。
同日,南水北调中线天津市内配套工程第一站——曹庄泵站也迎来南来之水,清澈的水流涌向天津滨海新区的津滨水厂,并从这里进入天津的千家万户。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后,每年将有10.5亿立方米南水入京,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幅超过50%,城市供水保障、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战略储备水平等也将稳步提升。
毗邻郭公庄水厂而居的丰台居民郑学峰,是头一批“尝鲜”南水的幸运儿。“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记得小时候水中摸鱼,河边玩耍的日子。现在城市发展了,北京却缺水了。”他告诉记者,“南水来之不易,除了要感谢库区和沿线居民的牺牲,更要格外珍惜每一滴水。”
同样专程来看水的市民张女士说,20年前去过丹江口水库。她记得,当年从水库里打的水,跟矿泉水一样清澈透亮。“南水北调太重要了,尤其是中线工程,江水靠重力就能流到北京,太不容易了。”
目前,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参与接水的首批项目已全部投入运行,其他各项配套工程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为确保南水北调来水“调得进、用得上、管得好”,北京市研究制定了2014年至2015年来水接纳方案,在有序接纳中线来水的基础上力争多调水、多存蓄,做好“喝、存、补”工作。另外,还将全力构建多元化外调水保障体系,实现外部调水有通道、水源储备有空间、水系河网有连通、供水安全有保障。
另据介绍,汉江水进入天津后,将在各家水厂分阶段、有步骤实施水源切换。其中,位于滨海新区的津滨水厂目前已经率先切换,该水厂覆盖的天津市东丽区、津南区及滨海新区部分区域的市民将最先受益。至2015年春节前后,天津中心城区广大市民都将喝上汉江水。
(责任编辑: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