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滨海湿地景区荣获2013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09.09.2014  19:57

  广州南沙滨海湿地景区继2012年8月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今年,该景区再获殊荣,被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2013年“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

  据了解,南沙滨海湿地被誉为“广州之肾”。2011年5月入选“羊城新八景”,同年10月荣获第15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公园协会(IFPRA)联合主办评选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最佳生态景区银奖,2012年8月荣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沙滨海湿地景区位于广州最南端,地处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区万顷沙镇新垦18涌与19涌之间,面积约1万亩,是全球稀有的集湿地、森林、海洋于一体的人工生态湿地。

  南沙湿地景区早期完成《南沙湿地景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湿地景区分为两期建设,以灵新公路为界,十九围东侧为湿地一期,西侧为二期。近期,南沙湿地还完成了《广州南沙滨海湿地国际旅游概念性规划》,并向南沙区有关职能部门提交了《南部景区建设用地项目申报》,积极从深度、广度、力度全方面加强与南沙新区发展规划的衔接。

  据悉,南沙湿地一期为生态保护核心区,是候鸟的生活栖息区域,以保护候鸟,开展生态系统科研和科普教育为主;二期为综合开发生态旅游区,集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影视、休闲度假等配套为一体滨海湿地特色生态旅游休闲区。湿地一期2008年元旦对外开放,建设管理始终坚持“以鸟为本、生态优先”,湿地一期已建设成为珠三角的“候鸟天堂”。湿地二期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精品化、品牌化为发展方向,按照国家5A景区和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的标准建设,更加突出游乐互动性、体验性和趣味性。目前,湿地二期沿河道水岸线合理布局了精致的休闲空间,精心设计了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滨水景观。同时,建设了富有田园风味的文化广场、水上活动中心、休闲廊亭等配套设施,初步呈现出亭台廊道和生态景观巧妙结合的“滨海水城”风貌。

  为保持良好的候鸟栖息环境,全方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打造滨海黄金生态链。南沙湿地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在生态景观打造及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景区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风格、建筑材质、选址、色彩、光污染、声污染等方面实行严格论证、立项、审批和质量管理。坚持按照“以鸟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营造“天人合一”的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加强景区及周边候鸟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及旅游形象维护,南沙湿地与属地边防派出所开展警地共建活动,与城管、工商、环保、水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全面加强制度落实,景区开园以来未发生乱砍树木、捕猎动物行为,未出现违章建筑,未出现破坏名木名树现象,未发生火灾事故。

  南沙湿地地处珠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处,根据咸淡水特点,景区内种有桐花、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拉关木等约20个品种的红树,是难得的湿地红树林科普馆。南沙湿地良好的自然环境每年吸引十多万只候鸟来栖息过冬。根据中山大学、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监测统计,来南沙滨海湿地过冬的候鸟数量占广州市候鸟总数的50%以上,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鸟类品种,如: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世界濒危动物黑脸琵鹭、白琵鹭等16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以及20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等,到目前为止,在南沙滨海湿地监测发现的鸟类多达150种。

  据南沙湿地负责人介绍,每逢双休日和长假期,南沙湿地都成为广大市民学习自然生态知识,放松休闲的重要之选。广州南沙湿地,不仅成为广州生态环保建设的一个良好的范例,更成为广州的城市名片,南沙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南宣)

  

 

 

附件已省略,请到南沙区政府网站对应栏目下载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