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首期“古村落艺术驻地计划”启动,与村民识读南沙
大洋网讯 “驻地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家,还是观察者,不仅是观察者,还是一定程度的介入者。”在刚刚启动的“粤港澳台青年艺术交流项目——南沙古村落艺术驻地计划(第一期)”上,著名艺术批评家、中山大学教授杨小彦对珠三角的地理、人文与历史进行了一次生动的解读,建议艺术家在这次驻地创作中,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在整个珠三角的历史背景下识读南沙。
推动村民参与介入性公共活动
作为本次粤港澳台青年艺术交流项目的首期活动——南沙古村落艺术驻地计划,集结了众多优秀艺术家与学术专家。杨小彦作为本次驻地计划的学术主持,李晓巧、肖海生、冯晓峰、梁梓珊、韩雪仪、杜梓锋、林家贤、翁雅慧8位来自广东省、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四地的不同专业的青年艺术家,囊括了油画、国画、水彩、雕塑、影像等多个领域,将在南沙驻地创作出多元表达的艺术内容。
主办方大学生艺术博览会(简称“大艺博”)副总裁兼运营总监康亮表示,此次南沙古村落驻地计划为期一个月,以南沙大井村作为起点探索南沙古村落人文风情,驻地课题包括艺术与乡村建设、南沙古村落文化的艺术留存、南沙风貌写生创作、南沙本地艺术IP创想等内容。
杨小彦建议艺术家在这次驻地创作中,眼光可以放得更远,在整个珠三角的历史背景下识读南沙:“在座的驻地艺术家不仅是艺术家,还是观察者;不仅是观察者,还是一定程度的介入者。”至于介入的方式,他建议引入人类学的方法,以艺术家各自的知识背景和敏感点,在村落做一个落地调研:“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个月,艺术家可以与本地村落的至少一个家庭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并用手机、相机进行必要的拍摄,制作拍照手记,或手绘日记,图像与文字的结合将有助于艺术家的深入。”
拜访木制工艺人
在此基础上,艺术家们再结合各自的风格特点、创作方式、思维特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作。最后再寻找机会,通过一些介入性的公共活动,让本地村民参与其中,探索艺术与乡村建设的多样可能。
艺术驻地计划活动陆续有来
大艺博总裁李峰在座谈会上提到,此次“南沙古村落艺术驻地计划”是一次青年视角与历史文化的对话,历史上的南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今天的南沙是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核心区域。本次南沙古村落的驻地创作,青年艺术家将对南沙的历史人文与时代风貌进行艺术的探寻与解读。
驻地艺术家分享
粤港澳台不同地区的艺术家都分享了各自在艺术与乡村实践上的经历:中国台湾地区的艺术家林家贤、翁雅慧分享了他们在花莲参与的原住民文化复兴的艺术项目,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近年比较重视的原住民传统工艺;广州的艺术家冯晓峰分享了他参与的在地实验课程,用田野调查方式进行艺术创作的经历;中国澳门的艺术家李晓巧分享了对本次驻地的初步创作构想。
据悉,“南沙古村落艺术驻地计划”作为首期活动,未来也将持续开展不同的艺术内容。今年12月,本次驻地计划将举办成果展,期间南沙驻地展厅也将同步开启另一场艺术盛会“2019粤港澳台青年艺术交流展”,届时将有来自包含此次驻地艺术家在内的粤港澳台四地的20余位青年艺术家,共展出近40件作品,展现当代华人青年艺术作品与创作面貌,推动青年艺术事业,促进青年艺术家交流互动与分享学习,培育更具学术性、创新性、国际性、传承性的青年艺术氛围,用艺术家独特的理解进行探索。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琳
图片由大艺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