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依托派驻检察室联系服务群众“零距离”
记者日前从佛山南海区检察院了解到,为充分发挥派驻检察室职能,该院积极探索设立检察室驻村工作站、建立检察室走访联系制度、“三平台一联系卡”等工作举措,“点线面”结合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实现服务基层群众和监督基层政务、村务两个“零距离”。广东省检察院近日开展的派驻镇街检察室工作调研显示,该区基层群众对检察室的认知度达75%,满意度达92%。
驻村工作站:直联与群众无缝对接
“村子里的这几家油漆桶处理厂,天天噼里啪啦噪音大不说,还直接将污水倒在地上,味道非常刺鼻,检察官你们得管管。”西樵检察室在该镇设立的首个工作站刚成立,就迎来了“开门红”。
2014年3月,西樵检察室在该镇上金瓯社区设立了佛山市首个“人民检察官驻村工作站”。“当时主要考虑这个社区群众意见较多,矛盾比较复杂,我们想深入群众了解第一手的情况”,说起工作站设立的初衷和背景时,西樵检察室苏主任向记者介绍,“没想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时,中央和广东省委均提出了‘直联制’,我们的做法正好契合了上级精神。”
每到星期三下午,检察室的工作人员便准时来到工作站,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上文提到对于的油漆桶处理厂群众投诉,最终引发该院督促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环境污染案件5宗5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4宗4人,有效整治了当地油漆桶处理行业乱象,挪开了堵在村民心口上的一块大石。
建立走访制度: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走访联系是检察室工作的根基”,2012年来就着力推动该院检察室转型升级的南海区院检察长陈国生说,“如果说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设在基层的气象站,那么走访联系则是感知基层温度的探测器,探测器如果失灵了则难以有准确的天气信息”。
该院检察室改革中建立的第一项制度就是走访联系制度,并要求按照“三明确一考核”(走访对象明确、数量明确、台账明确以及纳入绩效考核范畴)的原则做实做好。
2014年该院在修订检察室绩效考评规定时,将走访联系工作纳入促进基层依法治理框架体系,将原先的“每月走访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模糊规定和项目总体得分的原则,细化为针对不同群体的具体规定和分项得分,明确检察室的走访对象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人员等不同群体,同时对走访时间、人数作出具体规定,引导检察室扩大走访面,将工作做细做实。
“在开展走访过程中,我们要求检察室不能为了走而走,而是要宣传法律、增进了解、预防犯罪、发现问题”。今年来,检察室共走访各类对象920余人次。如里水检察室在走访多个村居时发现,企业老板“走佬”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严重,于是与镇劳动、派出所等部门协调,引导镇劳动部门从恶意欠薪角度收集固定证据,最终促成5宗案件的成功办理,有力维护了工人合法权益。
“ 三平台一联系卡”:联系群众多元化
“在基层立足,我们必须学会借力,必须学会从信息海洋中检索出我们需要的东西”,南海检察院主管检察室工作的副检察长分析道,“例如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纪委受理的群众信访,很可能一个反复投诉违建的背后隐藏的是执法部门失职渎职,一个反映村官资产与收入不符的背后潜藏的是重大贪腐,这些信息对我们极为重要。”
为此,该院和相关部门紧密合作,选择了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纪委两个群众信息重要“集散地”作为合作伙伴,检察室主任兼任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副主任和纪工委委员,实现信息互享、工作互通,及时打捞检察机关未掌握的群众诉求。除了依托这两个平台,检察室还发挥微博、微信、QQ、检察官信箱等检务公开平台作用,编印并广泛派发检民联系卡,最大限度联系基层群众,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法律,努力实现联系群众多角度、无缝隙。
临近采访结束,陈检还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直联制让我们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更近了,法律监督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底气、有信心了”。据了解,今年来南海检察院检察室通过直联共收集职务犯罪线索33条,占全院自侦线索总量65.5%;通过检察室提供的线索已经成功查办案件27人,占全院自侦办案总量的84.4%。直联制已经成为检察工作提升的新引擎。
(编辑:邢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