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助推转型升级

25.12.2015  10:52

类似中南机械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在南海许多传统行业都有探索。例如,装备制造企业南风股份与西安交大进行产学研合作,南海铝型材企业与中南大学、华南理工等高校共建研发中心,陶瓷企业蒙娜丽莎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南海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除了企业平台型孵化器,近年来南海各类创新平台和孵化器也加速崛起,为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注入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产学研合作成企业发展“加速器

杨泽文1988年创立南方风机厂,一直执掌企业至2011年,之后其把大权交给了70后的长子杨子善。据该公司相关高管介绍,这位二代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排风扇转型为地铁通风设备和核电通风设备制造商,就和杨子善有关。当年公司生产排风扇,同质化竞争激烈,在公司转型过程中,杨子善在西安交大的资源起到很大作用,选择了地铁通风设备和核电通风设备制造方面拓展,并利用西安交通大学的资源最终取得了技术上的难点突破,由此得以在行业中立足并迅速壮大。

今年9月初,伴随着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分中心落户南海,广亚铝业、华昌铝业、巨亚铝业公司等公司,纷纷主动与中南大学签订技术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而在此之前,坚美铝材等企业已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据悉,为了加强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南海还出台了本土企业创新嫁接工程,鼓励本土 民营 企业与海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团队“拥抱”发展。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对接,对接成功最高可获300万元政府扶持。

南海初步建立起企业研发体系和人才集聚平台

除了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企业平台孵化器,南海还建立了各类创新平台和孵化器,包括“傍大学”。据悉,南海区目前已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工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吸引了大量的广州高校创新资源落户南海。

南海科技局方面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南海拥有7家院士工作站、14家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4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93家市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初步建立起企业研发体系和人才集聚平台。

另外还有瀚天科技城、清华力合创智园等国家及省级孵化器等,这些平台的引入大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了“孵化器—加速器—规模化生产”的孵化服务链,在不同发展阶段为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除了政府背景的创业孵化器,以金谷光电产业社区、C时代电子商务产业园、广佛智城创新创业梦工厂等为代表的民营孵化器近年来也加速崛起。南海还出台了相关补贴办法鼓励民营孵化器发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民营孵化器最高可获300万元补贴,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除了平台建设和人才吸引,2013年开始,南海创新性地在广东省率先开展“科技镇长团”工作,结合各镇街的产业特色和实际需求,到高校物色“专业对口”的科技型人才,安排到镇街挂任副镇长进行科技创新。


关闭 电子商务管理
全国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分析系统
电子商务专栏
南航将执行广州至泰国曼谷廊曼航线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6日宣布,广东大洋网
30日下午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瞬间涨4倍
大洋网讯 11月30日广州市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广东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