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标准化示范区引领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19.12.2014  12:32

  全省首个县级区域标准化示范区佛山市南海,近三年来,参与制修订各级标准601项(其中3项国际标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5家,省名牌产品117个、省著名商标164个,  107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区12.27%,平均产值5.8亿元,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一、联盟标准引领产品质量提升 。根据“一镇一品”产业集群特色,组建标准联盟,加强技术协作、提高技术门槛,促进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组建了内衣、LED照明、风扇等标准联盟,制定、发布12份联盟标准。如:盐步内衣四项联盟标准实施后,标准联盟企业的产品抽查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100%的良好水平;实施《电风扇扇叶》等3项联盟标准后,2014年电风扇产市级抽查不合格产品发现率为零;半导体照明标准联盟制定实施后,不合格产品发现率由三年前的90%减低到15%。

   二、技术标准引领品牌价值提升 。引导优势产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活动,抢占行业话语权,通过技术标准优势扩大影响力,擦亮区域品牌。如:南海铝型材骨干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80项,国际标准1项,主导制定能源限耗、清洁生产的国家标准;23家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制定了94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目前,南海区已获得“全国铝合金型材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并获批筹建“全国内衣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全国陶瓷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三、绿色标准引领节能减排。 南海陶瓷企业近三年来参与制定各级标准35项。其中,蒙娜丽莎、宏陶两家企业参与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近三年节约标准煤近3万吨,蒙娜丽莎公司因陶瓷薄板技术成为行业内首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两型企业;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制定16项各级标准,促使废旧电池从回收到二次利用过程形成了闭路循环系统,保证电池从源头到末端全生命周期的可控性,年回收量超过1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锂离子及镍氢电池回收处理企业。

   四、标准化引领农业增产增收。 建立了从养殖、初加工、物流运输等横跨一二三产业的标准体系,形成全产业链的技术规范,使桂花鱼从养殖到销售实现了规范、统一、优质、高效,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从粗放、分散、低值向精细、集约、高效发展,自该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以来,示范区农户数增长65%,示范养殖面积增长61%,产量增长85%,产值增长103%,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25%。

   五、标准化引领行政管理上水平。 开展标准化试点建设,形成了以标准化为内在核心的专业化、规范化、电子化、智能化“四化合一”的政府采购南海模式。该区近年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采购项目1135项,采购金额20.9亿元,节约资金2亿元,工作效率提升31.6%  ,降低成本80%以上,连续四年实现零投诉,该试点于今年正式获批成为我省首个国家级政府采购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大力开展行政审批省级标准化试点建设,自主研发了行政审批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审批程序更简便高效,审批行为更规范可控,自由裁量权得到细化和约束,按时办结率和服务对象满意度高达99%。(南海区质监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