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学生眼中的中国:成功而聪明 充满正能量

28.10.2015  08:38

中新社约翰内斯堡10月27日电 题:南非学生眼中的中国:成功而聪明充满正能量

中新社记者 宋方灿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眼中的中国也是各不相同。”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李松公使10月27日在“我眼中的中国”征文活动的颁奖仪式上致辞说。参加此次征文活动的南非中小学生,用中文或英文勾勒出了自己眼中的中国。

此次主题征文比赛是在南非“中国年”框架下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由南非豪登省教育厅、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中心组织发起。活动得到了各中小学师生的积极响应,据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陆志雷介绍,豪登省共有24所中小学329名学生参与,活动范围和规模均超出预期。此次征文主题是“我眼中的中国”。参赛学生们有的描写中国的历史和民俗,有的介绍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有的记录了中南两国民间交往中的点滴小事。这些文章都源自他们对中国的独立观察与认知,充满真情实感和想象力,让人印象深刻。

获得此次征文活动特等奖的是内萨·恩寇西,她对中国有十分深刻的了解,特别提到中国人喜欢代表“最幸运”的红色,喜欢“表明财富和繁荣”的数字8。在文中,她表示自己喜欢吃中国饺子,并分享了自己学习使用筷子的乐趣。在征文比赛中得了高分的谢拉·邵芒对中国也有很深的感情,还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王丽”。在她的眼中,中国很美,也很成功,是一个聪明的国家,“世界上90%的人在购买中国制造的商品”。她还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特别爱好,指出中国的一些节日有趣而引人神往,如中国春节一到,就会迎来12个动物之一来代表这一年的生肖。

很多参赛学生在文章里还指出一些中国名言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启发。一位名叫布西西维的学生给自己起了个很卡通的中文名“布西西”,她将中国谚语“一步一个脚印”当作座右铭。她有一个“中国梦”,希望长大了能去中国,不仅仅是为了去观光,而是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中国一句古话说得好:“不劳无获”。要达成这个目标,她勉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当得知汉语教学明年要走进南非中小学课堂的时候,她十分期待,认为这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机遇。

在有的南非中小学生眼中,中国人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一个重要发明就是火药。他们还慨叹中国的张衡在公元132年就发明出了地动仪。另外,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可以帮助海员找到正确的方向,造纸术则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前进的脚步。有学生写道,中国地杰人灵,寥寥千言根本不足以表述完整。中国人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是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民族。他们赞扬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赞赏中国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务实和闯劲。中国人有耐心,待人有礼貌,是个礼仪之邦。在一些南非孩子看来,中国人有正义感,中国自始至终支持南非的反种族隔离斗争。

在致辞中,李松公使还特别提到,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首先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2000年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约150万人因青蒿素而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虽然中国与非洲地理遥远,但我们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合作日益密切。中国永远是非洲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他期待着南非的学生们继续保持对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的浓厚兴趣,欢迎将来有机会去中国去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结交更多的中国朋友,将来成长为传播中南友谊的使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