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保壳”最终失败 *ST博元成首家退市公司

22.03.2016  09:06

原标题: 自救“保壳”最终失败 *ST博元成首家退市公司

  A股的退市机制已经开始发威,“上市容易退市难”的情况发生改变。上交所昨日发布公告称,将终止*ST博元股票上市。意味着*ST博元将成为A股市场首家因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而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公司。

   因信披违规遭强制退市

  在退市新规推出近一年半之后,*ST博元第一个“撞在了枪口上”。

  据了解,2015年3月26日,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而公司股票自去年5月28日起暂停上市,现仍未恢复上市。

  昨日,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审核会议,做出了同意终止博元投资股票上市的审核意见。根据上述审核意见,上交所最终决定终止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

  据了解,2014年10月,证监会曾发布退市新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于当年11月16日执行。退市新规的一大亮点就在于明确提出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其中的重大违法情形包括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ST博元则属于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

   自救“保壳”最终失败

  实际上,在暂停上市期间,*ST博元曾尝试过自救“保壳”,但随着上交所做出的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决定落地,*ST博元的“保壳梦”最终还是未能成行。

  去年12月12日,*ST博元曾发布了一份受赠资产公告,称博元投资与公司自然人股东郑伟斌在去年12月10日签署了一份资产捐赠协议,郑伟斌将其持有的福建旷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95%的股权无偿捐赠给博元投资,对应估值约8.59亿元将计入公司资本公积,从而使得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由亏转盈。“使公司摆脱资不抵债的困境,同时提高了公司持续经营能力。”*ST博元在公告中如此表示。公司的这一举动也被市场人士解读为自救“保壳”。

  此次被强制退市,也意味着此前“博傻”押注*ST博元重返A股市场的投资者们将损失惨重。交易行情显示,*ST博元暂停上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6.55元/股,颇具讽刺意味的是,*ST博元暂停上市前还曾遭到部分资金的热炒,连续3个交易日涨停。

  上交所公告显示,*ST博元将从3月29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而退市整理期的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在退市整理期届满后5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将被摘牌,*ST博元也将正式退出A股舞台,之后博元投资股票将被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转让。

  昨日上交所表态,博元投资想要再次申请重新上市的话,主要需要符合时间间隔条件、针对违法退市公司的特别条件以及针对已退市公司的一般条件三个方面,仅从时间方面来考虑,博元投资至少经过2017年会计年度后才能提出重新上市申请。

   优胜劣汰将成常态

  在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看来,由于*ST博元是退市新规立法以来首例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被强制退市的案例,因而将对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形成极大的震慑作用。

  “*ST博元的退市对于偏爱豪赌退市股的投资者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北京一位私募人士称。据王智斌介绍,对于明知公司存在退市风险或者其他违规风险的情况下而买入*ST博元股票的投资者来说,索赔的机会应该比较渺茫。“这种情况买入的投资者如果产生损失的话属于投资风险,和博元投资的违规行为之间有可能不存在义务关系,因而可能不会被法院所支持。”王智斌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ST博元成为首家因重大信披违法而被强制退市的股票,标志着A股市场的退出机制日趋完善,今后退市的个股也会相应增加。“退出机制完善之后能自动调节股票供需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造A股的基因。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认为,退市机制是保证市场优胜劣汰的关键,对于连续亏损以及存在重大违法违规情节的公司直接退市对于市场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以后估计退市的个股数量也会增加。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