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策频出加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 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南粤青年人才高地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战略资源,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是最具创新创业活力和发展潜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近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加快汇聚优秀拔尖青年人才。
博士、博士后人才是增强我省未来人才竞争力的关键。实际上,早在2008年,省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该文件出台近十年来,我省持续创新完善青年人才扶持政策,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博士和博士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呈现新局面,南粤青年人才高地正在形成。
不断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
2013年,潮州姑娘江瑞芬从加拿大回国,来到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研究样本前检验技术。
省委200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提出,5年内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0个、工作站80个,新增进站博士后2000名。2014年,广东印发《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出每年遴选约180名青年拔尖人才,最高提供30万元支持。省委于今年初出台《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实施广东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力度,给予青年拔尖人才每人50万元生活补贴。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则提出,将全省在站博士后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同时,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
江瑞芬是我省连续出台扶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在上述政策的扶持下,江瑞芬的博士后科研之路走得十分坚定。对于正在从事的固相微萃取技术研究,江瑞芬表示,目前这项技术还不成熟,需要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加入进来。“广东不断加大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很快将在各个领域汇聚更多的顶尖青年人才。”江瑞芬说。
2016年,香港大学博士毕业的李雯来到广州,加入“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陈功的团队,从事“大脑原位神经再生”的研究。工作一年以来,她先后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并入选“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计划。
“一年多来,感受最深的是,广东为博士、博士后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环境。”李雯说,让科研人才可以真正秉持科研初心,踏实工作,为早日实现“学由所有、造福于人”而努力。
为培养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我省还将实施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未来将每年资助100名优秀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申请进博士后流动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到国外(境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势学科领域,合作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每人资助40万元。同时,每年选派200名优秀博士、博士后赴国(境)外开展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选派100名优秀博士、博士后作为访问学者赴国(境)外访问进修、合作研究,派出时间一般为6至12个月。
推动青年人才资源有序流动
流动性是人才资源的基本特征,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建立有序流动通道,有利于实现人才的最大价值。我省刚刚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改革博士和博士后流动激励机制,并且聚焦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向粤东西北地区流动的政策导向。
从2012年开始,广东省面向粤东西北地区多措并举进行人才发展帮扶,解决粤东西北地区高层次人才短缺和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打造柔性引才的公共服务平台,靶向引进区域外各类人才。目前,该计划共资助博士后人才100多名。
今年38岁的梁胜彪是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研究院的总工程师 ,2009年,博士毕业的梁胜彪进入茂名石化博士后工作站。
依托研究院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梁胜彪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和发挥。其中,他参与研发的“聚丙烯合成树脂”技术,曾获得2016年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
目前,梁胜彪所在的博士后工作站共有约10名在站博士后。“这里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平台。” 梁胜彪说,广东对博士、博士后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科研经费、工作生活等都得到保障,很多博士后愿意长久地留在广东工作。
我省为吸引博士、博士后人才留在粤东西北地区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肇庆市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的40岁以下博士、45岁以下博士后,分别给予每人20万元、30万元生活补贴。同时,在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工作年限和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
“这体现了广东引才的决心和诚心,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来到广东,来到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梁胜彪说。
为推动更多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流向粤东西北地区,广东还将面向省内外选派优秀博士、博士后参加“科技专家服务团”,到粤东西北地区开展挂职服务,服务期限一至两年;对接粤东西北产业发展需求,组织一批博士和博士后到粤东西北地区柔性服务;鼓励支持专业性较强的机关、参公事业单位从紧缺急需专业的优秀博士、博士后人员中选拔考录公务员。
吸引更多海外青年博士人才来粤
今年12月20日—21日,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暨第19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在广州举行。值得一提的是,参会的3000多名海外人才之中,有超过60%拥有博士学位。
近年来,我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海外青年博士人才的引进力度,一批又一批海外青年博士来到广东,为广东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2017年,毕业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索萨·塞巴斯蒂安博士进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下社会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是入选2015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的张鹏教授。
为吸引外籍(境外)和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广东启动“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项目,吸引近2年内在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不含境内)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高层次人才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根据2016年“珠江人才计划”海外青年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公告,省财政给予每位纳入该计划的进站博士后资助60万元,分两年发放到设站单位。每年资助50名左右,每个设站单位不超过5人。对于获得该计划资助,出站后与我省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协议或劳动合同,承诺在粤工作3年以上的博士后,省财政还将给予每人40万元的安家补助。而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上述项目进一步优化,提出采取“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破除引进名额限制,不断加大对海外优秀青年博士人才的引进力度。
正是被广东以及中山大学提供的优越的博士后工作环境、广阔的发展平台及优厚的薪资待遇所吸引,索萨·塞巴斯蒂安坚定地来到广东发展。在中山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期间,他参与了广东动物园科研教学合作项目与人类进化与科技考古大平台项目,代表参加第七届欧洲灵长类国际会议,学术成绩斐然。
法国马赛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皮尔•恩诺则于2014年应聘来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为一名博士后,开展器官退行性疾病防治领域的研究。如今,远渡重洋而来的皮尔•恩诺已经把深圳当成了第二个“故乡”。“我会在深圳工作至少20年。”皮尔•恩诺说。
来深圳仅仅一年后,皮尔•恩诺就在活性酶提取上获得重大突破,将转换率从10%提高到30%。“他对我们实验室贡献很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对我们整体科研的严谨性上都有所帮助,并且为青年学生们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目前,皮尔就职于深圳一家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研发工程师,他带领团队主要从事蛋白纳米孔用于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研究。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青年人才来粤,广东还将着手推动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整合我省海外工作站点资源,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打造离岸研发中心、海外孵化基地及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举办海外博士、博士后招聘活动,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博士和博士后人才交流;每年面向国(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邀请100名代表来粤交流等。
【 数说广东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培养 】
·147家
目前共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7家,占全国流动站总数的4.88%,流动站设站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全面覆盖全省有博士点学科的13所高校和8个科研院所,涵盖了11大学科门类的72个一级学科。
·363家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63家,总数全国第二。另设立有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23家。
·1.3万人
迄今我省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约1.3万人,约占全国累计博士后招收总数的6.6%。目前在站博士后4200余人,出站博士后80%左右留粤工作。
·30岁
我省博士后年龄大多在30岁左右。他们基础扎实、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最富创新创业激情、发展潜力大,是创新型人才队伍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和各地人才争夺的重点。博士后出站后绝大多数被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许多人已成为省相关领域、单位的科研骨干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广东省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广东最新的博士、博士后扶持机制和优惠政策亮点】
目前,广东对博士、博士后人才引进和培养有何优惠政策和扶持机制?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梳理了相关政策亮点如下——
1、强化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每年资助400名优秀博士、博士后人才到国外(境外)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短期培训、学术交流、访问进修、合作研究等活动。
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粤东西北地区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年限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出站博士后留粤工作满一年,经单位考核可直接认定为副高或正高职称。
提高在站博土后科研人员资助标准,由原来每人每年8万元提高到15万元。
2、创新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引进机制
吸引国(境)外优秀博士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采取“核实认定、不限名额”的方式,面向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引进国(境)外博士毕业生来粤从事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粤工作的每人累计最高给予100万元资助。
吸引优秀博士和博士后来粤工作,对引进或毕业(出站)后留在珠三角地区或粤东西北地区的博士和博士后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给予10万元至40万元的生活补贴。
建立全球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招募机制,对海外建站吸纳博士和博士后给予一定的资助。
3、改革博士和博士后流动激励机制
全国首创建立博士工作站,在博士比较集中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三甲医院、规模以上企业创建博士工作站。
建立博士和博士后事业编制保障制度,核定一定数量的事业编制,专门用于保障博士毕业生和博士后人才的引进、培养、流动所需编制。
4、搭建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
省财政投入10亿元,设立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不断扩大基金规模通过股权投资、贷款担保贴息、风殓补偿等市场化机制,支持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加快科研成果转化。
对新增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不少于50万元、50万元、30万元建站补贴。
编制博士和博士后专利发明成果转化蓝皮书,每年送选100项转化成效突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每个项目事后奖补50万元。创办广东省博上和博上后人才交流与科技项目博览会,在省“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开设博士和博士后专场。
5、加强博士和博士后人才服务保障
落实购(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延长博士毕业生报到证办理时限;安排随迁子女入读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亨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在限牌地区购车给予一次性小型汽车免费上牌指标。
我省举行多场博士科研人才供需招聘专场引荐会
博士科研人才需求数量逐年增加
今年11月以来,广东已举办了多场博士科研人才供需招聘专场引荐会,明年1月6日还将再次举办一场博士科研人才专场引荐会。通过专场引荐会,吸引广大博士科研人才来到广东、留在广东,从而助力广东创新驱动发展。
每场引荐会都会聚了数百家省内有高层次人才需求的事业单位、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为博士科研人才提供数千个职位。引荐会采取“网上匹配+线下洽谈”引才模式,依托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供求信息平台,为博士科研人才和用人单位“搭桥铺路”。
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引荐会现场,笔者看到,有的院校博士科研人才需求数量达到100名,有的院校需求数量甚至达到200名。“根据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博士科研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参加引荐会的汕头大学招聘负责人说,之前博士人才每年招聘60—70人,今年会达到100人左右。
为吸引更多的优秀博士、博士后人才,许多招聘单位列出了具有竞争力的条件,如基础年薪22万起、有编制、科研经费充足等。“平台、个人兴趣、薪酬等是我比较看重的方面。”中山大学口腔临床医学博士生梁雪艺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可以发挥和提高能力的科研平台。”
在珠海横琴新区举办的引荐会现场,参见引荐会的企业博士科研人才需求约为3200人。参加活动的478名博士通过现场洽谈和实地考察,有176人与用人单位现场达成初步意向。
据广东省急需紧缺人才供求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我省博士科研人才需求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全省总需求的88%;经济类、医疗卫生类、管理类专业对博士科研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大数据分析、高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光电技术等专业对博士科研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