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 东莞44项展览和活动深受市民追捧

19.05.2014  13:39

  昨日,在可园博物馆,市民正在学习自制灯笼仔。东莞时报首席记者陈帆 摄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市44项展览和活动深受市民追捧

  捏面人、做灯笼、画脸谱……

  大人小孩齐动手 感受传统文化

  东莞时报记者 胡烨 李立 刘杰

  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围绕这一主题,东莞市提出了“到博物馆睇坚嘢”的口号,各大博物馆在当天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物精品展览及鉴赏互动活动,吸引市民走进博物馆。

  昨天上午,在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主会场可园博物馆,多项与博物馆相关的活动同时展开。

  在“开心5·18——传统工艺大家玩”活动中,不少市民和小朋友一起捏面人、做风车、画京剧脸谱、扎灯笼、打中国结。通过制作竞赛、亲身体验等活动形式,市民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

  除了以可园博物馆为主会场外,其他市属博物馆、民办博物馆为分会场,也联动开展了多项活动。像“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南风余韵——东莞市收藏家之岭南名家精品展”、“《古代东莞》图片展校园行、镇街行巡展活动”、岭南传统文化嘉年华等44项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让东莞的博物馆热闹不停。

  亮点1 小朋友跟着老师学捏小白兔

  昨日一早,可园博物馆就热闹起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在可园广场上,设立了各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摊位,有捏面人、草编、剪影、制作中国结、画脸谱、汉服展示、茶道等等,并邀请了相关老师到场指导,前来游玩的市民均可以参与其中。

  在捏面人的摊位前,一群小朋友正跟着老师捏小白兔。每个孩子手里拿着分发的面粉团,先是将小白兔的身子捏出来,再点上眼睛、尾巴,稍年纪大的孩子还用红面粉捏出了胡萝卜,放在小白兔的手上。老师介绍说,捏小白兔比较简单,要求的力度掌控能力不强,三四岁的孩子都能做好。随后,老师针对成年人教了捏小鸟、奥特曼、蛇等等。天气虽然很热,太阳也很大,但是市民一起动手捏面人的热情不减,一边流着汗一边捏。

  亮点2 自己动手编玫瑰花送给太太

  在剪影的摊位前总排着长长的队伍,一张黑卡纸、一把普通的剪刀,剪影老师现场将市民的样子剪出来。

  草编也特别受市民欢迎。一对老夫妻看得津津有味,黄先生想把老师做好的玫瑰花送给妻子,他说,一辈子都没有送过花给老婆。但是草编老师不乐意了,笑着说,“送花可以,但要自己动手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黄先生动起手来,动作虽然很慢,做出的花也不美观,但是黄先生的太太非常开心。

  亮点3 民间藏家现场为市民鉴宝

  可园广场上还针对收藏爱好者举办了文物收藏鉴赏活动。可园博物馆联系市收藏家协会发动资深藏友,把宝贝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活动不再邀请博物馆的专家和专业人员,而是邀请了不少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收藏家,围绕书画、陶瓷、杂项等内容,结合真伪藏品讲解收藏知识,现场还举行了“惠民鉴宝活动”,不少市民带来了自家藏品请民间藏家进行鉴定。

  可园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广场上的互动活动是亮点,每一年都特别受市民欢迎,家长带着孩子来玩,既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增进家庭和谐,亲手做好的面人、草编、灯笼、脸谱还都能带回家做纪念。她希望不管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能养成走进博物馆的好习惯,认识东莞、了解东莞、爱上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