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我们聊聊中山民营博物馆那些事…
今日(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中山人熟知的收音机博物馆、商业文化博物馆等公办博物馆经营状况良好外,中山民营博物馆生存艰难,出路成为业内人士和市民关注的焦点。
市文广新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民营博物馆数量不多,已在省里备案的只有3家,包括古镇龙泉博物馆、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和蜜蜂博物馆。记者走访发现,中山大部分民营博物馆经营并不理想,一些早已消失或者艰难生存。比如蝴蝶博物馆已结业多年;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转让后,并没有继续经营;蜜蜂博物馆连续两三年没有参加年检,场地经过搬迁,生存也已困难。
在沙溪镇劲达工业园附近一块围闭的工地,大门紧锁,里面荒草丛生,工地内停放着飞机、大炮、坦克等数十辆早已锈迹斑斑的军事装备外壳。这些藏品原属于2006年开业、位于火炬区的中山市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2010年12月,因经营困难,博物馆停业后转让给沙溪镇某私企老板,博物馆的藏品之后陆续被转移至沙溪镇的这块空地。如今五年多过去,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重建仍无进展。
民营博物馆为何生存艰难?原红色军事博物馆经营负责人高先生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资金压力比较大,始终是属于民间资金搞的文化企业,靠十多块门票维持,说真的就比较差,后来干脆卖了。”
开设真正的博物馆,不仅需要相当的资金支撑,而且硬件要求也非常严格。《关于民办博物馆设立的指导意见》中就规定:展厅不低于馆舍面积的40%,不低于400平方米。馆舍要求自有为主,租赁的话租期不少于5年。馆藏藏品也要真实可靠、来源合法,不应少于300件(套)等。
市文广新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展厅面积、展品要经过国家的鉴定。就是文物资质的鉴定。然后人才的配备。再有一个很关键的一点,不能作为经营,藏品不能买卖。还有一点很重要,你的藏品来源必须是合法。”
此外,民营博物馆很难靠收门票盈利,除了资金压力外,还与馆藏藏品质量欠佳、吸引不到游客前来参观有关:“一个就是它的藏品不是精品,私人藏家有些个别是精品,但没成系列。第二就是有精品,它也很少拿出来。”
该负责人建议,中山专业镇多,可发展与工业游相结合的行业博物馆,生存能力更强。比如厨邦酱油博物馆、咀香园工业展示馆、古镇灯饰文化博物馆等就是结合市场的很好典范。其中咀香园201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工业游带动产品零售1000万元。
中山市旅游局副局长董祖文说:“工业旅游它不需要用地指标,不需要很多的审批,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它只是在原来正常生产、销售、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的元素,它的知名度通过亲身的参与体会,游客间的相互传播有很大的提升。”
(来源:中山电视台 叶常州/文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