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诗韵:要打破女性不能画山水的“宿命”

09.11.2014  03:16

卢诗韵 圆园

卢诗韵 白马寺

卢诗韵

卢诗韵 停云

  简介

  卢诗韵: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画院特聘画家。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柯洋溢

  作为一名80后女画家,卢诗韵在广州美院的求学时光足足十年,从附中到研究生毕业,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她给人的印象,总是大大咧咧,喜欢笑,卢延光如此形容她:“那爽朗的笑声经常是最先发起,也是最后一个结束。”而她自己则毫不犹豫地表示,“父亲教会了我为人处世,美院带给我爽朗的性格。

  美院十年 从西方素描转为中国笔墨

  卢诗韵是个敢想敢做、个性鲜明,并带有点叛逆思想的女画家。但据她介绍,小时候自己由于身体不好,却非常文静,不好动,“我感觉自己现在的性格是上美院附中之后才形成的。”卢诗韵说,对艺术的学习,确实让自己心境开阔了。对于这一点,卢延光也不禁感到疑惑:“有时想想,是否美院常会培养出这样的乐天、开怀、开放的性格。

  从美院附中到研究生毕业,卢诗韵在美院的时光足足十年,这让她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科班画家。

  但值得注意的是,她的中国画学习是从本科才开始的,她即便在上美院附中之前以及之后的四年都是受西方造型美学的教育,但这似乎一点儿也没有影响到她后来,即在以传统文人思想、完全不同体系的宇宙观作为指导的中国画上的探索。

  要真正从西方造型美学转变到中国画的用笔用墨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有些人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卢诗韵感觉自己并没有花费多大精力,这也许跟她在学习西方造型美学时期,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我画素描不会像一般人那样从整体到局部,而我是从局部到整体,这样的逆向思维,也许总能让我保持有独立的思考。”卢诗韵说。

  喜欢元人山水的那种皴法与气势

  自古以来,创作山水的女性画家寥寥无几。即便在现代,也凤毛麟角,有一种说法是,女性难以把控山水画的格局,不少早期画山水题材的女性画家后期均以描摹花鸟为主。对此,卢诗韵虽然认同这样的现象,但她并不认为这就合理。她的本科毕业创作在老师张东的支持下,毅然选择了山水,而在就读李劲堃的研究生期间,也主要是以山水题材为主。

  “我专门查过相关的美术史资料,历史上画山水画的女性确实很少,只查到明清两代有几名,而且都是不知名的。到了民国有陆小曼,她也许是相对较为人所知的了。”卢诗韵说,自己喜欢上山水,是因为大学三年级的临摹课上,她临摹了《富春山居图》以及倪瓒的一些作品,“我喜欢元人山水那种皴法与气势,我现在很多山水作品,都是受元人的影响,例如披麻皴的运用。

  卢诗韵早期的山水作品,多数运用长的披麻皴技法,不论多大尺幅的作品,她均用小毫笔慢慢皴擦。最近,她开始关注花卉,创作了“青花瓷”系列,并改用了长峰,写意情怀顿时跃然画上。她说,下一阶段也许会尝试用长峰或斗笔画山水。

  无论画什么题材都是追求一种韵味

  对话卢诗韵:

  收藏周刊:作为卢延光的女儿,他对您影响最大的是哪方面?

  卢诗韵:他以前很忙,很少有时间管我。我学艺术并非是他直接引导的,都是潜移默化形成的。要说受他影响最大的地方,我想应该是为人处世方面。影响我的是他的人格魅力。

  收藏周刊:头上挂着“画二代”的光环,压力会比其他人大吗?

  卢诗韵:曾经有过一段时期会,后来慢慢懂得更多,反而不会把这个当做回事了。我现在感觉更多的是幸运与幸福。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拿最好的作品说话。我感觉自己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吧,以后的路还很长。

  收藏周刊:您说女性表达山水题材会比较难,为什么?

  卢诗韵:这确实是一种现象。对人物、花鸟等题材,相对会容易传达情感,但山水,则对画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理解要求更高。

  收藏周刊:您最近画起花鸟题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卢诗韵:那则不是。其实自从跟李劲堃老师学习之后,我慢慢对这种观念开始有了另一种看法,就是我希望我能打破这一“宿命”。因为李劲堃老师说,无论画什么题材,都是为了控制笔尖与纸张碰撞那一刻的感觉,达到自己追求的那种韵味。而这些似乎跟题材都无关,只跟自己的理解与实践有关,是一种对笔墨的锤炼,只是用不同的载体锤炼。

  收藏周刊:您怎么看待父亲卢延光的山水?

  卢诗韵:个人理解,他是从元人入画,比较有古意,而且从图式上看是属于意象山水,跟传统的具象山水有很大差别。要像他一样,在意象方面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也不容易。所以,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他的作品,耐人寻味。

  同学、画家孙秋子眼中的卢诗韵:

  她的牡丹富贵、禽鸟呆萌,都见真趣

  整个大一她都在画素描、水粉、静物、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带手、全身……讲透视、找比例、抠造型。瞥见卢诗韵用卡纸和水性笔画了很多手稿,各种抽象的符号,像米罗,像康定斯基,天马行空的,扭曲变形的,纯黑色的,逼仄地挤满一张张A4大小的硬皮卡纸。我随手拿了张问她,你这画的是什么?这张是《青春》,她很笃定地回答。她能画一些跟课堂作业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大四的毕业创作是张东老师带我们。人人都画大画,最小尺寸也是六尺整纸。诗韵也立了块大画板在课室一侧,她落笔肯定,笔墨润泽,略显疏放。这行笔的个人风格保留至今。记得那时一个瞬间,偌大一张纸,她画到不满意,唰一手就撕掉了,动作潇洒极了。

  现今已不再见她撕画,若是不满意,她会挂起来慢慢看慢慢涂改。她的画越堆越多,青花瓷主题是她的心头好,画到自己高兴就会大声招呼我们来看看。诗韵花鸟画也日益娴熟很有心得。牡丹富贵、禽鸟呆萌,都见真趣。周围向诗韵求画的人眼见着越来越多。

  说起诗韵和她的画,有太多精彩,以后的诗韵和她的画,更值得我们期待!

  父亲卢延光眼中的卢诗韵:

  青花蓝系列和扇面鸟雀

  让我另眼相看

  我的画理性工整,属半写意、半工之间,实属受林语堂之影响。女儿却不同,大写意,而且跳跃大,从山水专业突然跳到花鸟领域。吴昌硕、齐白石对她影响蛮大。

  本来,她的山水画受李劲堃、张东指导,特别是李劲堃这个名师,已经让她的山水画受多位前辈表扬。但这两年她竟大画花鸟,而且蛮有味道,青花蓝系列和扇面里的鸟雀,画出的奇妙形态让我也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