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向徐粼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16.06.2016  19:45

粤卫〔2016〕48号

各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卫生计生局(委),省中医药局,部属、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委直属各单位:
      徐粼,男,1959年2月出生,1980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生前系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科长,从医30多年,担任急救医生20多年,常年奔跑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深圳市急救事业的开拓者、发展者和见证者,因病于2016年1月6日不幸去世,年仅56岁。曾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抗击非典“三等功”,2016年3月被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列为全市重大典型,先后获得广东省文明办“广东好人”、深圳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深圳市“感动你的白衣天使”等荣誉称号。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媒体曾多次报道徐粼同志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徐粼同志是近年来我省卫生计生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涌现出来的重大典型,是我省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突出榜样,是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平时看得出来,需要时舍得出来,困难时挺得出来,危险时冲得出来”的先锋精神,充分展现了一名广东医生“珍爱生命,崇尚科学,乐于奉献,团结进取”的高尚情怀。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弘扬徐粼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提升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委决定开展向徐粼同志学习活动。
      要学习徐粼同志对党的医疗卫生事业无限忠诚,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舍生忘死,迎难而上的崇高精神。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役中,他临危受命,带领一线急救人员共转运了157例已确诊和疑似病人,其中53例确诊病人中有12例就是徐粼亲自转运的。为表明抗击“非典”的决心,他带头递交火线入党申请书,愿“把生的希望留给广大市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份申请书至今还保存在深圳历史博物馆,见证着一位共产党员的赤子丹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工作中,他又主动请缨,担任广东省第六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带领着同伴们星夜驰援地震灾区,19天内率队出车574次,总行程32610公里,进行消杀282次,成功运转伤员、群众数百人。还有火灾、台风、山体滑坡……哪有生命险情,哪里就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党员干部要以徐粼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绝对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
      要学习徐粼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待患者如亲人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在徐粼眼中,急救不仅是一门技术、一项专业,更是一种情感,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他常说,医学并非万能,但爱心永恒。在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之余,他仍不忘挤时间为灾区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十几年来,他与同事们坚持救治帮助一位贫困的脑瘫患儿,传承着一段爱心的接力;即使下了班,他也总是保持在岗状态,经常在路上“捡到”交通事故、醉酒的患者,随时给予救助;碰到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总是主动解囊相助;一次出诊见到患者心梗去世只留下一个小女孩,他像父亲一样陪伴安慰着悲痛的孩子直至亲友到来……在徐粼的影响下,他带领的院前科2011年被评选为深圳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带领的护送队自组建以来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和纠纷。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党员干部要以徐粼为榜样,以人为本,珍爱生命,把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以精湛医术解除患者痛苦,以医者仁心温暖患者心灵。
      要学习徐粼同志信仰坚定,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无比敬畏,以抢救人民群众生命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站在抢救生命的最前线,他放弃当专科医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高强度、高风险,又苦又累的急救医生,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为了更好地抢救生命,他作为深圳急救中心的筹建人之一,为深圳市急救事业发展殚精竭虑,从最开始的一台救护车,发展到如今辐射全市的急救医院网络,其中有他巨大的心血和功劳;为了争取抢救生命的每一分钟,他不断改进各项院前急救操作流程,严格培训院前急救人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为了抢救更多的生命,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未陪家人好好吃过一顿年夜饭,即使在2013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他仍然心系急救工作,坚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用我有限的生命去拯救更多的生命,延续更多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样活着更有意义呢?”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党员干部要以徐粼为榜样,热爱医学,全心投入,执着追求,刻苦钻研,立足本职岗位,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中实现人生价值。
      徐粼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全省卫生计生工作者树立了一面旗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徐粼同志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将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卫生强省中心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示范效应,激励全省卫生计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推进卫生强省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徐粼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             
2016年6月13日             
 

附件

一个用生命践行先锋精神的共产党员
——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科长徐粼同志主要事迹

      徐粼,男,中共党员,1959年2月生,生前系深圳市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科长。他忠诚于党的医疗卫生事业,经常冲锋在危难险重的急救一线,先后参与了抗击“非典”、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他牢记党的宗旨,待患者如亲人,从医30多年,担任急救医生20多年,常年奔跑在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是深圳市急救事业的开拓者、发展者和见证者。他信仰坚定,执着坚守日常急救工作岗位,视工作为生命,即使2013年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他仍然心系急救工作,坚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16年1月6日,徐粼同志因肝癌抢救无效去世。他用生命和行动,充分展现了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先锋精神和高尚情怀。
      一、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危险面前火线入党,他把一名党员的忠诚意识,践行在一次次危难险重的急救任务中……
      “这种时刻,我们不上,谁上?历史的使命,这一刻落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必须要承担,危险也要往上冲!”在“非典”、“汶川地震”等危难关头和生死考验面前,徐粼毫无畏惧、勇挑重担,冲在最前面、站在最险处,把一名党员的忠诚意识,践行在一次次危难险重的急救任务中,为一线医务人员树立了榜样,极大激发了广大医务人员战胜危难的斗志和勇气。
      2003年春,“非典”肆虐。徐粼临危受命,带领科室人员担当起确诊“非典”和疑似“非典”病人的转运重任。当时,这种陌生又凶险的疾病突然出现,病因、诊断和治疗尚不明确,唯一知道的是,死亡率高,传染率高。当时,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个时候,徐粼一方面安慰同事:做好防护和消毒就没事,不要恐惧;一方面他冲在前面,主动带头转送病人。
      当时,徐粼刚从医院做完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伤口还没拆线,就带着护腰坚守在岗位上。“那时候每天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我还记得一个雨夜,徐科长腰疼痛不已,但是一接到要转运疑似‘非典’病人的紧急任务,他强撑着带领我们一组人就出车了。在路上,他痛得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不断往下滴,还一个劲地嘱咐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病人顺利转院,我提醒他去医院做治疗,但他摆了摆手,吃了两片止痛药,又开始为下一次出车准备了。”深圳市急救中心的韩秀国回忆说。
      随着疫情加重,抗击“非典”工作也到了攻坚战的关键时刻。为了带领科室人员战胜对“非典”的恐惧、持之以恒地投入到这场“战役”中,2003年5月2日,徐粼带头向党组织递交了一份要求火线入党的申请书,“我当时想,这时候要靠提高政治觉悟的方式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因为入党后就是共产党员了,大家也会对自己提高要求”。这份入党申请书,成为深圳医务人员誓死抗击“非典”的一个记录,从此被保存在深圳历史博物馆,载入史册。
      正是在徐粼的号召下,当时深圳卫生系统有45名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火线入党;也正是在徐粼的鼓励和带动下,大家克服了恐惧,坚定了信心,在“非典”中转运了一批又一批患者。
      徐粼的儿子徐航当时是个16岁的中学生,看着每天忙进忙出的父亲,他害怕地问:“爸爸,你有没有接‘非典’的病人?”看着儿子写满担心的脸,徐粼第一次对他撒了谎:“哪有的事儿,我们只是接正常病人,‘非典’病人是由传染科医生接。”儿子听到后长舒了一口气。但几天后,一个记者采访的电话让儿子发现了徐粼的“秘密”。“爸爸,别干了!咱们别干了!你做什么不好,偏要当医生?你在哪个科不好,偏要去院前科接‘非典’病人?……回家吧,那病太可怕了,会死人的……”儿子哭了,这是他长大以后第一次在徐粼面前哭。帮儿子拭了一串泪,徐粼的眼睛也湿润了。但是第二天,他照常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工作在一线。从此,儿子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给他。电话里,他说没有什么事,就是想听听爸爸的声音,看看爸爸是否平安……
      在“非典”战役中,徐粼等一线急救人员共转运了157例已确诊和疑似病人,其中53例确诊病人中有12例就是徐粼亲自转运的。深圳作为口岸城市,虽然人流进出量大,但因为消毒隔离做得到位,是全国唯一一个医务人员零感染、病人零死亡的一线城市。徐粼因在抗击“非典”中工作突出,2003年6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分别授予“三等功”。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徐粼人生中经历的又一次重大战役。当时的徐粼已经年近五十,按理说完全可以退下一线,没有必要再亲身参与这种艰苦的救援行动了。但是,当时形势紧急,全国各地抽调医疗队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徐粼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主动请缨,被任命为广东省第六批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兼深圳分队领队,带领同伴们星夜驰援地震灾区。
      震后的灾区,余震连连,瓦砾遍地。徐粼带领的医疗队投入到最艰苦的抢救转运工作当中。当时,徐粼的队伍主要负责将低洼地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病人等转运到安全的地方。
  在灾区的那些天,徐粼很少休息。由于交通阻断,有一段时间粮食补给跟不上,他还把自己带的罐头、矿泉水让给灾民,常常饿着肚子工作。19天里,他率领团队共出车574次,总行程32610公里;队伍在疫情点进行消杀282次;在安县转运伤员136人;在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泄洪区,转运128名老弱病残者到地势较高的安置区……由于工作强度太大,救援回来后的徐粼整个人瘦了一圈,头发掉了近一半。
      2008年12月,因抗震救灾有功,绵阳市游仙区人民政府给徐粼寄来感谢信和锦旗。深圳市政府决定对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但徐粼却把荣誉让给了自己的队友。
      哪里有生命险情,哪里就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这些年来,深圳发生的台风、塌方、爆炸、火灾、交通事故等重大灾害事故,徐粼大都参与了现场指挥。他也摸索出了很多重大灾害事故救援的经验,并在平时组织模拟灾难现场的演练,提升全市的救援能力。
      二、“任何时候,我们绝不能对病人说‘NO’。”他把一名党员的宗旨意识,全心投入在“患者至上”的急救服务中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徐粼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始终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待患者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尊重。他常说:“任何时候,我们绝不能对病人说‘NO’。即便病人所患的病不是医生所擅长的专科,也要尽量去安抚病人,引导病人,告知其就医流程,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医院和科室……
      吴世良是深圳市特发特力物业管理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见到徐粼时的场景:“我们小区住着一位叫青青的脑瘫住户,他是邱婆婆在路边捡来的孩子。青青患有癫痫,一发病就需要去医院救治。他们家住在六楼,没有电梯,邱婆婆年纪大了,又单眼失明,没办法带他去医院,只好求助120。”吴世良回忆说,第一次叫120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下着雨的凌晨,“120来了一位医生,不嫌脏地替青青擦拭检查,然后又和我们一起把孩子抬下楼……到了医院,也没有收任何费用。这让我挺感动的,想不到还有这么好的人。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医生的名字,叫徐粼。
      在随后的这些年里,徐粼就成为了这对贫困母子的守护者。孩子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病报警,而且经常是在晚上。为此,徐粼专门交代值班人员,不管多晚,只要一接到邱婆婆电话,一定要最快速度赶过去,把孩子第一时间带到医院。如果是他自己值班,他就会自己去,和同事一起把青青抬下楼,即使后来青青已经长到了180多斤重。徐粼调离院前急救科后,一线的急救任务交给了更年轻的同事。邱婆婆曾经为此不安,害怕以后再也没人照顾,然而,120的年轻急救员告诉她:“徐科长专门安排了青青的事,交代他们一定要接着照顾,而且减免青青的院前急救费用。
  青青的故事,是一场爱心接力。而徐粼,是这场接力的重要一环。在青青过去的成长道路上,“徐叔叔”一直默默地守护着他。而今天,哪怕徐粼已经去世,他将他手中的“接力棒”郑重地交给了后来的同事,他们将代替徐粼继续呵护青青的成长。
      急救工作在徐粼的眼中,已经不仅是一门技术、一项专业,而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以及人道主义精神。
      哪怕下了班,徐粼也是在岗状态,随时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在下班途中,他还经常“捡到”患者。2004年8月12日,徐粼开着刚买的新车,就遇到一个遭遇交通意外、满身是血的伤者,他马上将伤者搬上了自己的车,送到最近的医院,并垫了1万元的医药费。
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帮忙垫付费用是徐粼常干的事。深圳恒生医院医疗护送队的朱洪兵说:“有一次我们转送一个危重病人回四川老家治疗,转运费用要18000元。家属只能凑到13000元。我们向徐科长汇报。他说,要以救治病人生命为中心,先转运后协调费用,结果他自己掏了5000元帮患者垫付了不足的费用。
      这么多年,救活了多少人,他记不清了;但是,有哪几个病人没被抢救过来,他却会一直记在心上。有一次,一个工地上,有几位农民工在工棚睡觉,一早醒来,其中一位始终没醒,后来工友们向急救中心求救,可当他们赶到后,即使进行了心肺复苏、除颤等一系列抢救,那位农民工仍无法被救活。徐粼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都很痛心:“如果这整个程序能提前一分钟,或许,病人的命就能救回。”这种反思,成为了徐粼的一个职业习惯,推动他和他的同事,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患者至上、精益求精的急救服务中。
      三、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后,他仍然心系急救工作,为事业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坚守,彰显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的坚定信仰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徐粼3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辛苦的基层一线,始终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怨无悔。支撑徐粼执着坚守的动力,源自于他对医疗事业、急救工作的热爱,源自于他将“救死扶伤”作为坚定的信仰和追求,为这一神圣的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83年,身为军医的徐粼来到深圳。一开始,他先是在深圳市红会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的主治医师。1994年深圳市急救中心筹建,徐粼主动加入,成为最初的几名创始人之一。放弃专科医生,选择做急救医生,徐粼这一决定出乎所有人意料。因为急救医生这个职业,每天奔波于路途中,高强度、高风险,又苦、又累、收入不高,职业晋升的空间也有限,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一份优越的工作。但是,徐粼就是喜欢,义无反顾地选择,而且一直坚持了下来。
      作为深圳市急救事业的“元老”,徐粼是一颗“螺丝钉”,从深圳市急救中心的筹建,到组建院前科和医疗护送队,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拧,坚固、耐用、一丝不苟。
      “急救中心建成伊始,困难重重,设备不够,编制不足,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当时和市红会医院借了几间办公室,招了两个打字员、一个司机,买了一台车,就算是开张了。”深圳市急救中心的“老人”回忆,当时徐粼非常拼,又当医生、又当护士,有时还当司机,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每天忙进忙出,几乎没有一刻停歇。随着急救业务量飞速上升,深圳市急救中心很快面临扩容。徐粼又忙着跑建设,跑招人,每天忙得天昏地暗,用心描绘着深圳急救工作未来的蓝图。
      为了争取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徐粼要求院前科急救人员严格执行接警后一分钟内必须出警的铁律,并组织制定各项院前急救操作流程和规范。他严格地要求和培训院前急救人员,如今他带出的“徒弟”已成为各医院急救的主力。
      “作为科长,很多时候他本可以不用上一线的。但每次遇到同事生病、有事,他都主动顶班,有时当司机用,有时当担架员用,都四五十岁的人了,一点都不顾自己的身体。”在同事的眼中,徐粼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铁人”,永远都不知疲倦。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急救医生每时每刻,都准备着出发。自从干了急救,妻子于宁利就没有办法和丈夫徐粼好好地吃上一顿年夜饭,好好地看一场春节联欢晚会。儿子徐航说:“印象中老爸总是在忙急救。记得小时候我常说两句口头禅,一是‘我爸呢?’,放学回家他总不在家,在加班;二是‘我爸去哪儿了?’,有时好不容易看到他,我刚去了一趟洗手间出来,他又不见了,老妈说他又接到急救电话去忙了。
      2012年10月,为了打击“黑救护车”市场,深圳市决定组建市急救中心医疗护送队,有着丰富经验的徐粼,再次成为拓荒牛。但不幸的是,就在这时,病魔悄悄地盯上了他,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肿瘤指标异常高,随后肝脏检出几个占位性病变。
      医生开出病假条,建议徐粼先全休一个月。作为一名医生,他当然知道病情的严重性。但是当时由于人员还没到位,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瞒着单位和家人,一边在医院检查一边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从零起步,深圳市急救中心迅速建起了全市规范的、专业化的医疗护送急救网络。
      当检查结果出来,徐粼最终被确诊为肝癌后,他更加辛勤地工作。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我们急救人员不正是和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吗?我多工作一天,说不定就能多救一条人命。
      深圳市急救中心领导知道了徐粼的病情,心疼地帮忙联系了肿瘤医院,“”着他去住院治疗。徐粼的体重因多次化疗骤减了40斤,头发也变得稀疏和花白了。可每次化疗结束,他都会精神抖擞地回到工作岗位。
  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徐粼依然坚持每周回单位开例会,认真安排科里的各项工作。“他的病情发展到后来,每天只有两个多小时的清醒时间,但就是这么仅剩的一点时间,他还天天给我们打电话,交代工作上的事情。”同事赵晖说,她有一回实在忍不住“批评”徐粼,“你就安心在医院休息,不要再管单位的事情,每天这么操心,身体怎么扛得住。”徐粼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每天只有这么短的时间是清醒的,这时间多么宝贵,你就让我抓紧清醒的时间把工作说完吧。
      在徐粼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他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每天还利用治疗空隙的时间,和科里的同事讨论工作。“走的前一天下午,他还在改2016年的工作计划。”妻子于宁利说,“有时候,我心疼他,这个‘傻瓜’,病了为什么不办病退?但我也理解他,他太爱急救事业了,这份事业已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为此可以舍弃生命。
      这就是徐粼,一名赤胆忠心的共产党员,一名为抢救生命而生的急救医生。2016年1月6日,年仅56岁的徐粼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悄然离去,但将他全部的爱和温暖都留在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