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计局:结扎上环不是入户必须的前置条件

30.06.2014  10:22

  家住莞城的梁女士,合法生育二胎,因不愿结扎,4岁多的小女儿至今没有上到户口。

   东莞时间网讯 在东莞,和梁女士一样纠结无奈的市民还有很多,前日,市卫计局负责人参加网友活动,记者统计,100多位网友留言提问,50多条都是反映不上环结扎难入户,占了近半。

  市民质疑最多的是,省里计生条例规定“首选”上环结扎,到东莞就和入户挂钩,岂不是变成了强制?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金行中说,上户与计划生育挂钩,上环结扎只是上户的一个计生证明材料,不是必须的前置条件,市民还需要提供其它材料。

   当天,看病难、看病贵也是市民反映最多的问题。

  市卫计局方面说,去年10月起,东莞在5家公立医院试行“医药分开”,实行全部药品零差价销售,截至今年4月,7个月共为患者减轻医药费用2647.38万元。目前正制定方案,将逐步把“医药分开”推广至全市公立医院。

  市民 “首选”却和上户挂钩 岂不变成了强制

  昨日,针对市民关于上环、结扎与入户挂钩的质疑,卫计局几位领导都一再强调说,东莞现在执行的是省里的计生规定,一孩首选上环,二孩首选结扎,持有相关医疗机构出示的不适应上环结扎证明,可选择不上环结扎。

  “我觉得刚才你们回答结扎的问题等于没回答。”王先生打进热线电话质疑,是否一定要以上环结扎剥夺孩子的入户权利。

  “‘首选’上环结扎,是否一定要上环结扎,我们可以自己选择避孕方式,上环结扎和入户挂钩就是变性强制。” 因为“”在上环问题,市民许女士两岁的女儿至今未入户。

  早在上月5日接受集中采访时,针对记者提到的镇街、村(社区)不上环结扎就不上户的情况,金行中回应,市卫计局不主张强制结扎,不能以结扎作为上户的条件和前提。

  省卫计委此前也回应,条例中“首选”是鼓励、提倡的意思,但并不是强制,也不允许强制结扎。

  对此,一些居委会坦言“鸭梨大”,城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坦言,社区里的确有不少政策内出生的小孩没有入户,是卡在上环结扎这一块。

  “市民拿着媒体报道过来质问我们,我们也打电话问过上级,是不是上环、结扎不和入户挂钩。”该负责人说,“省里说首选非强制,但上面从来没有明确的规定下来,我们只能按照以前的做法做。

  局长 结扎上环不是入户必须的前置条件

  和莞城梁女士一样,万江唐先生一对双胞胎快3岁了,也未入户,妻子已上环了,但街道计生办要求结扎了才能办理入户。

  “我想请金局长正式回应一下,不要回避,到底落户东莞要不要挂钩计生?去入户的时候,为什么必须要求孩子的妈妈上环或者结扎?”在热线网友109条提问中,像梁女士和唐先生这样的问题占了52条,其中网友“一个小孩的妈妈”在留言中如是单刀直入问道。

  “上户与计划生育证明挂钩,只能说是上户的时候,必须提供的一个(计划生育证明)资料,不能说是前提条件,另外这个计划生育证明也不光只是上环结扎,还有你的生育状况,避孕措施,婚姻情况等等,你不能说没有上环结扎,就不出具计划生育证明。”市卫计局局长金行中回应,上环结扎只是上户的一个材料,不是必须的前置条件,也还需要提供其它计生材料。

  卫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尹露萍也解释,计划生育渗透各个家庭,省规定要成为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所以计生部门在协助公安部门进行户口管理的时候,是要对人口进行全面核实的,出生孩次之类的都要,这也是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的做法,也是综合治理方面的措施和体现。

  尹露萍说,网上提出很多对落实一孩首选上环,二孩首选结扎的意见,我们会梳理,向上级反映,和有关部门沟通,制定相关措施,在落实综合治理的同时,尽量一方面满足人民群众依法生育的意愿,一方面让我市计生工作平稳发展。

   卫计局局长:我太太也上环了

  “请问金局长及下属所有计生干部们,你们的小孩都上户了吗?你们的太太都是按照这个要求上环了吗?还是说你们的家属因为你们的特权关系根本就不需要上环呢?

  针对阳光网友“一个小孩的妈妈”的尖锐问题,前天,金行中也大方回应,“这个肯定,我们的计生工作人员肯定要做表率,我自己的太太就上环了。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