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千年沉船出水精美梅县水车窑
黑石号出水的水车窑
黑石号货物
核心提示:在印尼外海,装载梅县水车窑的唐代沉船“黑石号”的成功打捞,说明梅州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的共同书写者,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并为世人翻开一幅深藏不露的唐代梅州珍贵的历史画卷。
■印尼海域发现千年沉船“黑石号”
在印度尼西亚的外海,有一个被古代水手们称之为“背叛湾”的地方,这是一个让古代航海者谈之色变的暗礁区。千百年来,谁也弄不清在这片神秘而凶险的海域里有多少船只遇难,只知道这暗礁散布的瑰丽水域里,藏匿着大量的宝藏,每一件几乎都与沉船有关。而在这湛蓝的海水与危险的暗礁组成的水下迷宫里,就静静地躺着一艘装载着精美梅县水车窑的唐代沉船。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这一海域内,约距离苏门答腊西南边的勿里洞岛附近不足3000米,深度约17米的海床上,发现了这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由于离沉船约150米处是一个被当地渔民称之为“BatuHitam”(印尼语:黑岩石)的暗礁,所以水下考古学家推测,此暗礁可能是这艘船失事沉没的罪魁祸首,遂将沉船命名为“BatuHitam”,音译为“巴图希塔姆”。不过,在华人世界里,人们更习惯称之为“黑石号”。可以这么说,当德国人发现这个“睡美人”时,它已经在海底里沉睡和等待了近一千二百多年了。
■“黑石号”沉船的打捞及其绝对年代
“黑石号”沉船经过1998年到1999年6月的打捞后,发现沉船内装载的文物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就其质材而言,至少包括有金、银、铜、铁、铅、骨、木、石、玻璃和各类香料以及瓷器等,绝大多数均来自中国所制造生产。而就器物而言,出水文物几乎都是来自唐代中国的瓷器,出水后完好无缺的瓷器约有67000余件。据考古学家的估计,在正式开展水下考古工作前,已有数万件瓷器被当地的渔民打捞出来,加之破碎的器物并未登记在发掘品之内,因此,推测原始的船货应包括10万件左右的瓷器,其数量之巨,举世震惊。再就瓷器烧制的窑场而言,虽有部分瓷器的产地仍有待研究,但多数瓷器是来自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河南巩县窑和广东窑青瓷。
关于“黑石号”沉船年代的厘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在数万件的长沙窑青釉彩瓷碗中,竟然找到一件外壁在入窑烧造前就阴刻了“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的碗,即为唐敬宗李湛即位后丙午年(公元826年)烧制的。一般来说,产销量如此之大的长沙窑瓷器,不可能囤货时间很长,应该是在当年或是一两年后便会运往沿海口岸,以装船出口。由此学者们较为一致的判断认为,“黑石号”沉船的绝对年代,应该是在晚唐宝历二年或之后不久。
而作为同船沉入海底的梅县水车窑,虽然其产销量无法与长沙窑相比,或者是从梅县的水车、南口等地出发,须水陆并进运往始发港,可能在花费的时间上要长些,但其烧制的绝对年代跟同船的长沙窑烧制的时间相差不会太远,也应该是在晚唐宝历二年或之后不久。如此看来,这是梅县水车窑考古发现以来,第一批有确切纪年的产品,并为今后科学解读该瓷器的历史,确定了一个关键的年代标尺。
■“黑石号”沉船出水的精美梅县水车窑
因“黑石号”沉船上的瓷器是以广东青瓷大瓮装运,瓮内用灰土堵塞,密封状况较好,加上船沉没在海泥中,这使包括梅县水车窑在内相当部分的瓷器,免受海水侵蚀,出水时依然色彩鲜艳,釉色光亮如新,宛若刚出窑炉。
据参加了“黑石号”沉船瓷器整理和研究工作的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谢明良教授叙述:“黑石号沉船陶瓷以湖南长沙窑的数量占绝大多数,其次,另有来自浙江的越窑青瓷、北方的白瓷、岭南的青瓷和所谓的白釉绿彩陶等各类作品。岭南广东窑系的青瓷当中,以一类胎骨厚重,整体施罩绿青色调透明开片亮厚釉的作品最为精良,所见器式除了少数壶罐类之外,以百余件的呈敞口、斜弧壁的圈足或壁足碗的数量居多。另外,也有于内壁施以耐火泥团垫烧而成的粗质青釉寰底钵等作品。圈足碗口沿切割成四花口,花口以下器身外壁饰凹槽,内壁对称外有出戟,满釉,底有三外团状支烧痕;壁足碗亦施满釉,仅于足上留下三块状垫烧时的涩胎,颇具特色。”
也就是说,“黑石号”沉船不仅有百余件之多的梅县水车窑出水,而且其质地细腻、釉色翠绿、玻璃纹片、光泽晶莹,成为了沉船上广东窑系窑中最为精良的产品。这跟上世纪90年代初,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生在其所著《中国陶瓷史研究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的评述:“梅县窑在已发现的广东地区唐代青瓷中以质量精、造型丰富而名列首位”完全吻合,甚至还被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误认为是越窑瓷器的新产品。可见,作为外销输出的梅县水车窑,一定是经过精心挑选,其质地是相当的佳美。
■“黑石号”出水梅县水车窑的考古学意义
当“黑石号”沉船及其装载的梅县水车窑被成功打捞后,这一重大考古发现,除以数量惊人和种类丰富的海底考古出水珍贵文物,刷新、丰富了人们对唐代中国海外贸易的认识外,也第一次让人们了解到,9世纪初,当中国古代陶瓷外销出现第一个高峰时,梅县水车窑就与我国古代的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等名窑,同时出现在世界贸易的舞台上,这无疑说明梅州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的共同书写者,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构建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时,也为世人揭开了作为唐代外销瓷之一的梅县水车窑,在输出年代、输出路线、始发港和销售范围等外销上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甚至为研究唐代时期梅州陶瓷发展史、河运和海运史、对外贸易史乃至当时梅州社会、经济、文化问题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所蕴含着的许多重要考古信息,均可引发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并将为世人翻开一幅深藏不露的唐代梅州珍贵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其价值无以估量。
□刘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