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新语:印尼泗水郑和清真寺里的斋月新年

28.07.2014  20:07

  中新社印尼泗水7月28日电 题:印尼泗水郑和清真寺里的斋月新年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张茜翼

  28日,印尼东爪哇省省会泗水,适逢斋月新年。

  悠扬的古兰经诵读声伴随着烟火已响彻整夜。清晨,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采访团的记者步入位于市中心的郑和清真寺,这是世界上首座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清真寺,建于2002年。目前全印尼已有9座郑和清真寺。

  记者看到,郑和清真寺寺顶形状似中国八角亭,在其右侧建有郑和浮雕头像及其挂帆宝船模型。当日,这里进行伊斯兰教历1453年新年首场朝拜。

  郑和清真寺内的广场、通道、车棚内都已站满前来朝拜的穆斯林,用于跪拜的垫子按列摆放,一道白色布帘隔开善男信女。另一处朝拜点泗水市政厅广场的入口处停有消防车,供信众净手匀面。

  6时许,扩音器里念起经文,朝拜正式开始。穆斯林们动作有序、神情肃穆,几乎已排到大门外的人也仔细地听从指令行礼,朝麦加方向叩拜。

  整个仪式持续约15分钟,礼毕后,他们微笑着相互握手致意。年轻女子Sherly告诉记者,“我能为顺利通过斋月考验而感到快乐,大家也都是这样兴奋。

  印尼郑和清真寺基金会前主席魏学亮表示,当日前来朝拜的共有5000、6000人,其中大部分是当地友族,泗水市内的华人穆斯林约1000人。“当年兴建这座郑和清真寺时也得到了本地友族诸多帮助,华族与印尼其他友族和睦共处。

  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是穆斯林,有学者认为,正是他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将伊斯兰教传入印尼。郑和清真寺内有题诗曰“中印穆民,情同兄弟,郑和精神,光芒永溢!

  结束朝拜,穆斯林们换上颜色靓丽的传统服饰,相互握手致意、合影留念。在市政厅广场外,贩售玩具气球的小贩上前兜售。还有母亲举着竹叶包饭喂饭,孩子们在晨光中吃得香甜。

  穆斯林们的斋月新年首日总会拜访亲友,“很多亲友都是许久不见,新年就要聚在一起”,Sherly说。记者此前也曾在三宝垄机场看到,接机的民众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堪比中国“春运”。

  这一日,泗水市区交通畅通无阻,绝大部分商场歇业。仪式过后,许多街巷几可用“沉寂”形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