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医光影印象队奔波千里为山村老人儿童留影

28.07.2014  10:10

   寻找最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行中

■在为何大叔一家拍摄完全家福后,刘伟东采访了何大叔

   东莞时间网讯 暑假之际,本报联合团市委共同推出 “寻找最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征集活动聚焦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旨在东莞范围里寻找发现热心公益、志愿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和他们感人的公益故事。

  本报将通过讲述大学生志愿者的故事,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爱心东莞”的公益慈善主题,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培养奉献精神,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投身社会实践中去,加入到公益事业的行列里来,成为新公益后备人才,推动东莞社会和谐发展。

  欢迎广大读者与本报互动,可拨打本报热线0769-22111000,或发电子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也可加入东莞日报“公益慈善”QQ群180043809,或扫描版面最下方的“东莞日报”、“东莞时间网”的微信二维码,提供公益线索。

  【人物简介】

  刘伟东,1994年生于汕头市潮阳区,是广东医学院2012级药学专业学生。曾是汕头市青少年作协成员,在广东医学院校报任学生记者两年,现为广东医学院大学生传媒中心负责人之一,光影印象队领队。获评广东医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优秀学生记者。

   组建三下乡志愿服务队

  “第一次去广西很开心,不是迷恋广西的美丽山水,而是去山区当了一名志愿者;第一次拿起手中的相机去记录每一张笑脸,让快门变得如此有意义;第一次看到孩子们哭泣着,舍不得我们离开……”刘伟东在他的《广西日记》里写下了这些动情的话语。

  今年,刘伟东组建起一支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广东医学院大学生传媒中心光影印象队。7月9日晚,光影印象队的10名队员,坐上长途大巴,从东莞大岭山出发,历经近7个小时,行程上千里,终于在凌晨4时多抵达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城。接着,他们又乘车前往平南县大坡镇莲塘村。

  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下车后,谁也没顾得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而是风尘仆仆地为当地的老人和儿童拍摄反映乡村生活的照片。

   为山村老人儿童留影

  “10年没拍过全家福”、“第一次有人过来给我们照相”、“从结婚那年拍过一张,如今都过去40年了”、“谢谢你给我拍照,我送些黄皮给你”……当地年迈的老人拉着大学生们有说有笑,脸上的皱纹不禁舒张开来。

  刘伟东告诉记者,此次光影印象队通过家访和服务敬老院,为村中120多名老人拍摄了许多的照片,并冲洗出来送给他们作纪念。

  同时,队员们还走进了当地村里的一所小学。这所小学有360多个学生,生活非常贫困,孩子们希望通过读书能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队员也给孩子们照了“乡童印象”系列照片,孩子们很是高兴。

  “哥哥姐姐们的东西我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大学生志愿者们发现,有一个被称为“孩子王”的小女孩,对相机非常好奇,坚持把相机和手机里的1000多张照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她还在一张白纸上认真地画了一个相机,梦想有一天她也能像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一样,举起相机给大家拍照片。

  刘伟东告诉记者,当地山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走出大山闯世界成为当地人最大的心愿。年轻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村里多为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

  一个在镇上读初中的小女孩告诉刘伟东,她在镇上读初中,寄宿学校,爸妈每周只给20元,但她希望走出大山,到外面去。临行前,刘伟东将一把印有“广东医学院”字样的雨伞送给了她,希望这把雨伞能给她一丝憧憬。

  对话

   用镜头传递社会正能量

  东莞日报:你第一次来到广西山区从事志愿服务,最大感受是什么?

  刘伟东:这里条件比较艰苦。作为大学生摄影爱好者,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相机,给贫困山区的老人和孩子带来快乐和希望。

  东莞日报:你们给当地孩子们拍了许多照片,并命名为“乡童印象”。这个命名有什么含义?

  刘伟东:这个“乡童印象”的命名有三重含义,第一个是乡村的儿童,第二个是在乡村的童年,第三个是取其谐音‘相同印象’,就是让曾经有同样故事的人重温他们的往昔岁月。我希望能用镜头说话,用自己的技能去帮助别人,去传递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