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挂牌后亟需解决两道题
9日,我市在梅江区金山街道龙丰村“孝友堂李屋”举行第一批共160处历史建筑颁证挂牌现场会。这是继我市去年4月出台《梅州市保护历史建筑的实施意见》后,保护古建筑的又一重要举措,积极意义值得肯定。
保护历史建筑对于留住梅州乡愁、传承客家历史文化、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言。梅州为历史建筑挂牌的出发点也在于此。值得引起深思的是,从梅州目前情况来看,保护历史建筑至少要解决两道题:如何落实历史建筑保护责任?保护历史建筑的资金从何而来?
我市首批被认定的历史建筑,6成以上为老祖屋。而老祖屋闲置,就地改建或者相邻添建新房,是我市城乡基本现状。而《意见》明确规定,凡认定属于本市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将得到原址保护,不得任意改建、添建。这与一些老祖屋改建、添建的传统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厘清彼此之间的法律效力等级?如何落实?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亟需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确保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与此同时,保护历史建筑,不能靠政府部门“派兵把守”,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和保护,引进“PPP模式”等,实现开发利用。梅城玉庭楼可谓一个典型例子。玉庭楼原为年久失修的破落老屋,因其在梅州城区内的地理优势及保存较为完好的客观条件,一批热爱客家古民居的“客家文青”将其化身为“创客空间”,一批70后、80后及90后汇聚其中创业。这个抛开现代化钢筋水泥、古香古色的“创客空间”,还吸引众多外来游客参观。玉庭楼的成功蜕变告诉我们,历史建筑可以“历史建筑+文旅”、“历史建筑+公益”、“历史建筑+众创”、“历史建筑+美丽乡村”等为主题,用多种方式探索历史建筑发展之路,整合优质资源并实现资源共享,给历史建筑注入时代精神和移动互联网思维,重塑乡土文化。
■ 练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