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修编公示 新建建筑限高18米

12.03.2022  10:06

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越秀区,地处广州历史城区中心地段。以越秀山—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广场为轴线,北至越秀山,南至珠江,西至解放路,东至吉祥路、惠新西街、清源巷、北京路之间的区域,规划范围130.9公顷。

大洋网讯 传统中轴线(近代)是广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众多。近日,《广州市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修编(2021-2035年)》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上进行公示,规划强调对街区进行整体保护,其中明确,将130.9公顷的面积划入规划范围,在该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内。

历史建筑33处

传统风貌建筑线索82处

保护对象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两类。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自然环境35处(包括山体1处,水系5处,绿化风貌29处), 不可移动文物33处,历史建筑33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82处,传统街巷89条,历史环境要素69处(麻石板街巷23条,古树名木39棵,古井3处,门楼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民间文学、传说2项,传统艺术、技艺6项,历史事件5项,历史名人11个,民俗1项,老字号9处,文化空间3处。

核心保护范围内

禁止大规模拆除建设

规划划定传统中轴线(近代)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48.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82.7公顷,细分北段、中段、南段3个片区,具体如下:

北段:南至中山五路,北至越秀山镇海路,西至解放北路,东至吉祥路,保护范围面积43.5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25.5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8.07公顷。

中段:南至大南路、魁巷,北至中山五路,西至解放中路,东至小马站、惠新西街,保护范围面积32.60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8.26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24.34公顷。

南段:南至海珠广场,北至大南路、魁巷,西至解放南路,东至北京路,保护范围面积54.73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14.44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40.29公顷。

保护和控制措施方面,核心保护范围采取整体对待、严格保护的措施,不得擅自改变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建筑原有的立面、色彩,建筑和环境以保护和修缮为主。除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新建、扩建必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其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改变街区传统格局历史风貌。进行改建、修缮和危房原址重建活动的,在体量、色彩、材质等方面应与街区历史风貌协调。原址重建的骑楼建筑,其层数和高度应与相邻骑楼建筑相协调。此外,核心保护范围内禁止大规模拆除建设,采用“绣花”“织补”等微改造方式。保持现有道路格局肌理,新建、扩建、改建道路时,应当保持或者恢复其原有的道路格局和景观特征。

街区内建筑进行分类整治

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内,其体量、色彩、材质等应与街区历史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建设控制地带内整治更新应有计划、分阶段进行,避免大拆大建,应当坚持渐进式的保护与更新模式。在中山路以北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新建、扩建的建筑主要立面对角线长度不超过50米;在中山路以南的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立面应强调竖向划分,与传统风貌建筑尺度相协调。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