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分拣难?“热水解”技术让人告别脏乱臭
大洋网讯 垃圾分类正在逐渐成为当下市民生活中的日常。分类后的垃圾怎么处理利用?怎样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
面对回收中存在较大难度的厨余垃圾,广州的一家公司给出了这样的解法。
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立叶带领团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实践,在总结国内外同类技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取热水解处理技术,将生料垃圾经抓斗抓入进料口径为1米的热水解罐中,经过热水解处理,再通过两级压榨形成固液分离,将湿垃圾中的干物资分离出来。经过热水解处理的厨余垃圾,更易通过焚烧产生能量,可直接送至焚烧发电厂。
难题:厨余垃圾杂质多 处理难度大
餐厨垃圾包括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但两者区别并不广为人知。餐饮垃圾是餐馆、饭店等饮食剩余物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具有含水率高、油脂含量高、易腐变发臭的特点。厨余垃圾为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等易腐有机垃圾,油脂含量较低。
与餐饮垃圾处理相比,全国愿意涉足厨余垃圾处理的企业并不多。陈立叶告诉记者:“其原因在于餐饮垃圾集中在餐饮企业,回收方便,而且经济附加值高,工艺也较简单。”厨余垃圾分散于居民家中,且其中杂质和干扰物含量高,给处理造成了不少难度。
对于未单独建设厨余垃圾处理厂的城市,一般采用填埋和焚烧处理的方式,而且在垃圾未分类的情况下进行厨余垃圾焚烧,会影响垃圾整体的焚烧效率,造成更大的能源损耗,对焚烧设备也有一定的影响;即便是填埋,产生的污水与臭气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厨余垃圾大多都是混在生活垃圾中进行处理,因此对其单独处理更加迫切。
陈立叶说,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项目立项时针对的便是厨余垃圾,但是在该厂设计之初,我国对垃圾分类还未如此严格,可以说广州在这方面的布局是具有前瞻性的。
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项目采取的是BOT建设模式,最终陈立叶带领团队设计的技术方案得到了广州市政府及相关专家认可并成功中标。“目前正在进行大型设备的安装及单机调试,预计11月底可进行带料调试, 今年年底投产、试运行,”陈立叶说。
破题:创新“热水解” 垃圾残渣减量化达八成
据陈立叶介绍, 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项目将采用湿式厌氧发酵工艺,可同时实现占地面积小和处理规模大两个目标,并且产生的臭气、臭味能做到有效处理,垃圾日处理量可达1000吨,这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厨余垃圾处理厂。不仅如此,该厂的处理能力具有极强的兼容性,不仅能处理厨余垃圾,也能处理餐饮垃圾。
“中国在推进垃圾分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技术设计中,我们已经想到这点。”陈立叶说,此前由于分类不彻底,厨余垃圾往往混入塑料、纸类、织物、金属、玻璃等,尤其是金属、玻璃物品,若不及时处理,久而久之就会损害设备的正常运营。
目前一般的垃圾处理厂主要采用大量的人工进行分选,分拣人员常常会有被破碎的瓶子、陶瓷制品等“划伤”的风险。随着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规模的增大,有限的空间不能容纳太多工人,并且分拣人员需在脏乱臭的空间里长时间工作,极易诱发“职业病”。
考虑到“人工分选”的弊端,陈立叶团队在总结国内外同类技术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选取“热水解”处理技术,将生料垃圾经抓斗抓入进料口径为1米的热水解罐中,经过热水解处理,再通过两级压榨形成固液分离,将湿垃圾中的干物资分离出来,从而在源头上缓解了“人工分选”的弊端。
经过热水解处理的厨余垃圾,有机质会加速溶出,产气率得以提高。通过压榨剩余的塑料袋、金属等无机物和竹木等难降解物,更易通过焚烧产生能量,可直接送至焚烧发电厂。
热水解技术的使用,也能降低最终需处理的垃圾残渣量, 减量化可达到80%左右,并且高温可杀死病原菌、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也可以使处理后的厨余垃圾达100%无害化。
目标:垃圾变废为宝 实现资源化
对于垃圾分类后垃圾袋的处理,陈立叶也用科技“支招”。
大多数垃圾袋难降解,垃圾分类中要求垃圾与垃圾袋分离的“细化”方式将长远地改善生态环境。
但是餐厨垃圾中不免有汤汁,居民去除垃圾袋的过程中也可能把身上弄脏。厨余垃圾中的汤汤水水,有味道又脏,这会给市民带来一些不好的体验。陈立叶说,“热水解预处理工艺能解决目前厨余垃圾分类中的‘小尴尬’。”
今年8月,侨银环保首次进入广东企业500强,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民营环卫企业。在陈立叶看来,环卫作业是链条式的,不仅包括前端的清洁维护,也包括后端的垃圾处理,并且后端对技术要求更高。垃圾处理要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就是变废为宝的过程。
“垃圾综合利用比把铁矿石提炼成铁费劲得多。我们只能提升变废为宝的效率,最大化实现垃圾的资源价值。”
陈立叶
陈立叶,现任侨银环保执行总裁,清华大学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国家税务局注册税务师,中央财经大学客座导师。
2017年11月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优秀行业管理者”,为中国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链接
在建的《广州市李坑综合处理厂》项目是广州首座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设施,日处理量厨余垃圾1000吨。该厂预计今年年底将进行投产。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消纳厨余垃圾约35万吨,日产沼气量6.5万立方米,实现年发电量约4800万度,可解决整个广州市8%的生活垃圾出路问题。
创新感言
创新与任何人任何行业都息息相关。不仅局限在高精尖的技术研发,每个人在每个岗位上做每件事都可以去创新,我们也鼓励每个员工去创新。这种创新微观上可以体现在做事方法上。我们从事环保行业多年,经历了大量的实践,我们从中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方式方法,只要能提高改善环境的效率,这同样也是一种创新,也是非常必要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龙锟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专题统筹:刘文亮、龙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