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都议事厅】“县管校聘”有利于师资科学调配

23.07.2018  10:11

  ■ 邱发平

  本报报道,平远县被列为我市“县管校聘”试点县后,全面铺开“县管校聘”改革。今年初,该县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指导意见》并召开动员会,全面吹响改革号角。7月20日,该县各学校全面完成校内竞聘,8月10日前将全面完成全县校际竞聘,让教师们完成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转变。目前,我市其他县(市、区)也正根据实际制定方案,全面铺开改革。    长期以来,教师职业相对稳定,教师流动性不强,但是传统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因素。“县管校聘”改革核心是打破教师流动壁垒,有利于促进教师资源的科学调配。它不仅赋予学校用人管人的自主权,同时教职工也有了自主选择岗位的权利。

  此前因为教师是“学校人”,导致学校间的教师资源调配困难重重,系统内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县管校聘”后,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和聘任交流,不但促进学校间的教师资源有效调配,又可缓解择校难题,对因“产假式缺编”、随迁子女剧增造成编制紧缺等问题,也可得到有效解决。从此次平远县推行的“县管校聘”改革来看,实施竞岗改革、强化交流轮岗,流转教师将达百人。通过“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让教师流动起来,破解了教师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实行“县管校聘”,目的是打破用人“终身制”,同时改进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解决职业倦怠等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教育发展注入活力。尤其对山区学校而言,可很好地解决优秀骨干教师在城乡学校和各学科之间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盘活教师队伍的整盘棋,使得教育均衡发展得以在乡村学校落地。

  “县管校聘”是对传统教师管理方式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教师利益、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传承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科学统筹兼顾,根据相关方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稳妥推进,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确保改革落地,实现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