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导荣在蕉岭县金山村规模化种植濒危药材白及

16.05.2017  15:45

张导荣(中)和老中医一起探讨白及种养技术 (曹优生 摄)

  创业成果:张导荣将白及培育专利技术引入梅州,带领40多名村民打造面积250多亩的种植基地,率先在广东省实现成片种植。

  创业心语:创业唯有真诚,加上锲而不舍,方能成功。

  ●本报记者  曹优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现任广东客嘉源南药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张导荣从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梅州从事医药销售,一干就是10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去北京的旅途中,认识了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喆之教授。或许因工作性质相近,两人聊得很投机。王喆之教授谈到了濒危药材白及的用途和疗效,并表示白及产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与王喆之教授的交谈,让张导荣嗅到了商机。回到梅州后,他经过查阅资料,发现白及属于南药的一种,市场奇缺、价值高,南方适宜种植,但对气候、海拔等要求很高,种植难度大。“虽然我长期做医药销售,但根本不懂如何种植药材。”张导荣说,当时白及还没有成熟的种植技术,他只能在摸索中研究,但随着工作越来越忙,种植的事也就搁置了。

  几年后,张导荣在一次旅途中,又遇见了王喆之教授,便把心中关于白及的疑问向王教授请教。王教授的详细解答,让张导荣意识到白及种植是以后努力的方向。从此,他开始对白及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拜访了很多药农和专家,并多次飞往西安向王喆之教授请教。

  掌握白及的种植技术后,张导荣于2012年开始在丰顺八乡山试种,并获得成功。为扩大种植规模,他一边进行技术改良,一边在梅州各地寻找适合种植的成片山地。最终,他选择把白及种植基地落户在蕉岭县南磜镇金山村。他还与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获得对方5项国家专利技术使用资格,创新了一种可提高白及种苗成活率和产量的生物技术,率先在广东省实现成片种植,并于2015年成立了广东客嘉源南药种植有限公司。

  记者日前来到金山村的白及种植基地,看到山坡上种满了绿油油的白及,多名工人正在养护。据介绍,该基地已投入数百万元,种植面积250多亩,聘请了40多名当地村民进行养护,部分白及今年底可采收。“白及具有收敛止血、补肺、消肿生肌和延缓细胞衰老等功能,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日用化工和特殊涂料等领域。”张导荣说,公司目前正与广州的科研机构洽谈合作,研发白及牙膏和面膜。根据市场前景,白及的亩产价值可观,他将发动更多村民加入种植,力争把白及基地打造成蕉岭县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