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留学生代表参与知中国-友谊无国界,中外博士生互助成长”系列活动

20.11.2016  07:03

  近日,国际教育学院组织我校ABBAS FARHAT、ASHRAF UMAIR、KANU ADAM SHEKA三名中国政府奖学金博士生和一名中国籍博士生柯艳果参加了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承办的2016年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感知中国-友谊无国界,中外博士生互助成长”系列活动。共有来自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十组中外博士生参加了此次的经验交流会。

  在交流汇报会上,我校来自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观赏园艺学专业的巴基斯坦籍学生ABBAS FARHAT和来自农学院农学专业的巴基斯坦籍ASHRAF ADAM均表示来中国留学是他们的梦想,很荣幸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到美丽的华南农业大学开始留学生活。由于他们两人都是第一次来中国且没有任何汉语基础,刚来到华农的时候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他们很感谢国际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在生活上给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以及各自导师和实验室的师生在学业上给以的耐心指导和热情鼓励,让其度过了最初的“文化休克”期,从而可以顺利地在华农生活和学习。

  与ABBAS FARHAT同一导师的中国学生柯艳果则代表实验室的同学讲述了留学生积极帮助中国同学开展课题研究,修改英文论文,练习英语口语等互帮互助的感人故事。

  来自农学院作物栽培学专业的塞拉利昂籍学生KANU ADAM SHEKA,全程用流利的中文进行交流汇报,述说了自己作为一个来自非洲贫困家庭的孩子圆梦中国、成长成才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我校国际教育学院的工作人员以及自己的导师和同学的深深感激之情。KANU ADAM SHEKA表示非常愿意毕业后成为中塞两国国家友谊的大使,希望能成为母校——华南农业大学的骄傲!

  交流汇报会结束后,我校国际教育学院院长余让才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对汇报的中外学生进行了精彩点评,指出“感知中国”活动,不但为留学生认知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途径,也促进了中外学生的交流学习,这不但是学术的交流,也是文化的交流,希望将来可以建立更多的中外学生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中外学生的互助成才,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会后,中外学生赴开平、江门、佛山三地进行了“重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游览参观了开平市的凤仪里碉楼群、赤坎古镇、江门市的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及佛山市的南风古灶、祖庙等地方,加深了对中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与中国学生的友谊、促进了与外校留学生的交流。(文/图 国际教育学院 吴波)

 

(责任编辑: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