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定制”能走多远?

26.08.2014  11:29
吴友俊:“反向定制”是刚出来的新名词,没有太多的解释,各有各的理解。吴友俊:商家只是一个传递产品服务的纽带,现在资讯是发达的,客户是精明的,做好产品本身才能稳住客户群体,才能走得远。

本期嘉宾

  吴友俊 沃美私人定制旅行俱乐部总经理

  魏光谱 广东中旅市场推广中心总监

  记者:近日,某机构联手国内外旅游局、航空公司发布了“反向定制”旅游产品。如海南航空从北京往返芝加哥的“10天机票+1晚酒店”自由行,全程仅4999元人民币。海南航空、Brand USA美国国家旅游局马萨诸塞州旅游局参与开发的系列“反向定制”旅游产品不久也将上线。“反向定制”通常是指通过聚集数量庞大的用户,向商家集中采购的行为。“反向定制”是基于大数据来统计客户的偏好,并设计出相应的产品。您怎么看这一举措,是否仅仅只是一个噱头?

  吴友俊:“反向定制”是刚出来的新名词,没有太多的解释,各有各的理解。从定制来讲,卖的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服务,不是订订机票、订订酒店,而是给客户定制旅行的体验,机票、酒店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而已。定制的核心是把有利的元素组合起来,让客户有愉悦的旅行体验。

  魏光谱:从B2C到C2B,“反向定制”的根本特点,一是将定价权从供应商向零售商转移;二是消费者从“商家有什么就被动买什么”到“主动要什么商家卖什么”。不论是电商还是传统旅行社,都希望以各种方式获得更低的采购价和更好的产品,这是市场所趋。从目前来看,“反向定制”确实给游客带来了价格上的实惠,我认可这种方式的积极面。我认为,是否将这种方式定义为“噱头”,更要看电商以及上游供应商是否保证有盈利底线、是否保证有好的产品,如果不满足以上两点,就只是一时的噱头。

  记者:传统观点认为,定制旅游是个性化、主题化鲜明的,玩的是圈子,很难标准化和批量化。定制机构和旅行社传统的小包团与这类“反向定制”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吴友俊:而所谓的“反向定制”是通过聚集数量庞大的用户,向商家集中采购的行为,目前推出的基本是机票加酒店,自由行为主,我可以理解为这就是一种团购行为,买的是旅行过程中的一个个元素,和携程、去哪儿等网站提供的产品没有什么区别,个人认为概念大于实质。

  魏光谱:相同的是,都是根据游客需要来做非常规行程的安排。不同的是,汇聚同样兴趣爱好者的方式和渠道不同,另外由于旅游产品具有机动搭配特点,单次具有千人客量级的电商等定制机构,可能一个产品是满足一个群体70%人的出游愿望;而一般单次在百人客量级的旅行社传统的小包团,可以满足一个团队中80%人的出游想法。

  记者:这类“反向定制”产品,能走多远?传统机构的定制服务如何与电商的“反向定制”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订单转化率和购买群体持续性?

  魏光谱:确实,将旅游产品一成不变地展现给消费者这种典型的产品驱动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显然已经OUT了。对于旅行社而言,不论是定制包团部还是营销部门的类“反向定制”服务,我们看到的价值,一方面是庞大的客量,从而可以得到更优惠的采购价格;而更重要的是从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反向定制”需求中,发现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宣传导向、产品组合、过程服务和价值延伸。

  吴友俊:商家只是一个传递产品服务的纽带,现在资讯是发达的,客户是精明的,做好产品本身才能稳住客户群体,才能走得远。

  本期主持/记者罗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