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反恐局长巡逻成常事 保洁员送水工成信息员
6月28日下午,市公安局局长傅政华骑行看望高温下的执勤民警。
西城分局局长陈思源在巡逻、布防。刘平 摄
“麻烦您,请出示一下身份证。”
正坐在国家大剧院北门外广场台阶上打电话的男子听到这句话,心不在焉地抬起头,掏出身份证递了过去。“我就在这边上的餐馆工作,在这儿等朋友。”回答民警的提问时,虽稍有点不耐烦,但每个问题都不打磕巴。从盘查的角度,他确实毫无可疑。
民警递回身份证,敬个礼,“打扰了。”男子低头把身份证放回钱包。他并不知道这个身穿白上衣,肩章上挂着两颗星的民警是西城公安分局局长陈思源。
分局长巡逻成寻常事
严峻的反恐形势之下,北京市公安局27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组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带头战斗在反恐一线。这支队伍里,既有市局局长傅政华,又有所有基层派出所所长政委和局属各处室的正副职领导。连日来,只要没有其他紧急工作,傅政华等人或骑车,或步巡,经常全副武装在各主要车站、重点区域巡视,检查警力部署及各项安保措施落实情况。
巡逻近一个小时后,陈思源来到不远处的西交民巷社区。近一时期,他在西城不少社区已经巡视了50余次。“分局每个党委成员都要‘承包’社区,我自己‘承包’了三个,确实要经常去走走。”陈思源说。由于西交民巷社区紧邻天安门、毗邻长安街,自然也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送水工保洁员也反恐
在这个3415户、8900多人组成的社区里,外来人口共有1000多人,对他们的服务与管理自然是工作重心之一。“打好反恐人民战争,就是要发动群众,依靠一切能够依靠的力量。”陈思源告诉记者,在西交民巷社区,不仅社区工作人员和治保积极分子,连送水工人都成了反恐信息员。而在西单、大栅栏等地区,保洁员、商市场保安员、停车管理员、小旅店小商户的工作人员等数千人组成的协防网络,已经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反馈安全信息。
社区民警张磊说,乍一听“小商户、保洁员”都参与反恐,好像挺可笑,但实际上他们能发挥的作用让人意想不到。“比如送水工,我们给他们进行了培训,让工人们随时发现可疑的变化就和我们联系。”
今年4月,一名社区治安志愿者出门遛弯,在国家大剧院门外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这一天正是有重要外事活动,志愿者迅速将情况反映给现场民警,几分钟之内将此人合围。
在市公安局领导层的思路里,“防恐重于反恐”。但是,仅靠公安机关,几乎没可能覆盖到全市的方方面面。这就必须要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陈思源说,西城区人员密集场所众多,大型商市场、轨道交通、公园景区、大医院等等,加油站、煤气罐站更是疏忽不得。他说,小小一本随身手册,其实想说的就是一句话:见到可疑的人、物、事,赶紧和民警联系。事实上,在信息员上报的信息里,真正与反恐有关的可谓寥寥无几,但是却由此消除了大量治安隐患,破获了部分刑事案件,对压减发案、在基层化解矛盾产生了巨大效果。
领导值班改上街执勤
同样的工作模式绝非仅限于西城分局。5月23日,东城分局从各基层派出所和科室抽调了150名优秀党员,成立了东城公安分局“党员战训先锋队”,专门负责街面武装巡逻处突。由他们组成的10个车组各由4组民警组成,车组全天候在街头巡逻。值班时,每组民警要挎着二十多斤重的警用装备和枪支连续执勤8小时;炎夏之季,下勤时,衣服基本都已经馊透了。
记者了解到,自2011年9月23日起,市公安局成立了市局、局属单位两级党委“第一党支部”,将全局上至局党委班子成员,下至基层科队所双正职在内的2700多名各级“一把手”全部纳入,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去年9月开始,“第一党支部”系统的领导干部,确定基层联系点,与民警同吃、同住、同工作,每年时间不少于15天。如今,全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变室内值班为上街执勤,加强一线勤务组织,指导提高街头防控能力。(记者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