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回暖” 专家称与大时代要求有关
近来,有关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频现,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影视剧也即将亮相荧屏,有媒体将之解读为“反腐剧冬眠十年后将重现荧屏”,并称“与时局有必然联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艺界反腐题材作品出现“回暖”迹象,与大时代的要求有关,“此类影视剧的拍摄,一方面能对官员有警示、教育作用,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腐氛围。这是深入推进反腐工作的重要举措“。
“反腐”影视剧将亮相荧屏: 《人民的名义》直面现实问题
近来,文艺界反腐题材作品频现,一批影视剧作品也即将亮相。在央视羊年春晚上,一口气推出了3个反腐倡廉主题的相声小品,分别揭露官场生态、潜规则和腐败,成为一大亮点,播出后收获不少好评。
而就在前不久,曾红极一时的反腐题材电视剧《黑洞》的制片方金英马影视,宣布将把《黑洞》改编为电影搬上大荧幕。有报道称,此举“可谓打响了影视圈呼应反腐的第一枪”。
无独有偶,与《黑洞》题材相似的大型反腐电视剧《打虎上山》近日宣布开机。它以二十年前的一起冤案为主线,通过警方一番险象环生的调查和追踪,撕开了一张权钱交易网,揪出了潜藏在层层迷雾之后的“大老虎”。
日前,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也召开了剧本创作专家研讨会。据悉,该剧以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增长背景下伴生的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和故事线索,直面现实问题。作家、编剧周梅森操刀剧本创作。在阅读了20集的剧本后,作家张平表示,“我们的时代需要大气蓬勃、充满正气、正能量电视剧,这样的戏久违了”。
就在这些影视剧筹拍或开拍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支持与期待,认为这是在传播正能量,“反贪深得民心,期待这样的作品尽快问世”。
相关官员解读:“反腐剧”要具有现实关照性
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空前。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央纪委也向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希望能以文艺作品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为此,中央纪委宣传部特地派员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沟通、部署相关工作。
对此,在出席《人民的名义》剧本创作专家研讨会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透露,“我们领到的任务,每年电影最少一两部,电视剧最少两三部,而且必须是精品”,“中纪委自己也要抓一部剧,让我们推荐作者,我们推荐了周梅森、张平、刘和平三位老师”。
据悉,2004年,因数量泛滥和过度开采,监管部门广电总局先后下文对反腐剧和涉案剧进行整顿。从此,这两大题材退出黄金档,也进入迄今长达十年的“冬眠期”。通过对上一轮反腐剧由盛转衰的反思,监管部门此轮提出的要求非常具体。李京盛表示:“一是要有现实关照性,得反映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二是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要站在足够的高度来表现。”
“反腐题材这几年作品少,不仅是因为政策限制、不上黄金档有投资风险,而是这类剧不是谁都可以写,它本质上是政治剧。”李京盛明确指出,既懂政治,又能用艺术方式来表达,而且符合艺术规律,“这样的剧作家很少”。
专家分析:反腐题材影视剧重现荧屏与大时代要求有关
“文艺界反腐题材作品出现‘回暖’迹象,这与大时代的要求有关。”提到反腐题材影视剧即将重现荧屏的消息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作出了上述判断。他同时表示,这也是当下深入推进反腐工作的重要举措、信号。
在竹立家看来,这类题材影视剧的拍摄,一方面能对官员有警示、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反腐”氛围,“在古代,有些人认为‘当官发财’很正常。现在通过这种宣传教育,能对人们起到正面、积极的引导作用”。
“反腐题材影视剧,无论从思想高度、价值高度、艺术高度来讲,都是一个很难拍的题材,要做到老百姓爱看,同时通俗易理解、能教育人,难度比较大。对编剧、导演甚至演员都有很高要求。”竹立家称。
诚如竹立家所说,“反腐”题材作品频现,固然和大时代的要求有关,但归根到底还要看作品质量。竹立家认为,《一代廉吏于成龙》拍得不错,“全剧弘扬了当官为民的正气,贯穿着以民为本的价值观,这恰恰是目前一些腐败官员所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