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民警的“电波对决”
“您好,请问您的名字是?您遇到什么问题了?”“您是说有人冒充您孩子的老师给您打电话?”走进广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市反诈中心)的指挥台,座机呼声此起彼伏,坐席上的接警员或忙着与求助的市民沟通了解情况---这里更像是个无形的网络战场,民警在这头,市民在电话那头,中间隔着的,是那些蛰伏着未显形的诈骗分子。近日,南都记者来到广州市反诈中心,了解目前广州警方反诈工作现状,顺道体验了一把接警员的工作。
体验现场
“打电话办案的,都是骗子!”
探访反诈中心当天下午,南都记者也体验了反诈中心民警接处警的工作。
当天16时19分,值班的顾警官电话回拨一个数分钟前报警的群众。位于深圳的陈先生在网上发现招聘司机广告,联系对方后,对方称可以利用驾驶证扣分进行套现。“我和他联系过后,约了在罗湖地铁口见面”,陈先生见到对方后,被要求一同到广州办理,对方并承诺先给钱,“银行卡当时就收到钱了”。可是陈先生回到深圳后却发现银行卡的钱没了。“陈先生,您这个情况需要到属地派出所备案,若需要相关部门配合,派出所可以提出协查需求。”顾警官指导事主前往深圳当地派出所备案,并询问得知其平时很少看到关于防范诈骗的信息,继而给事主发送了相关防骗短信。
“可是他明明收到钱了,怎么又没了?”南都记者提出疑惑,顾警官解释,很可能对方使用延迟转账的障眼法,骗了事主后又取消了。16时47分,顾警官的座机响起。“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问题?”这次的事主崔女士并没有上当,但心有余悸就打电话来报警了。原来,崔女士手机刚刚接到自称是某市公安局刑警的来电,“说2月26日,我被北京办理的一张银行信用卡涉及案件,要我配合调查,我还是不信,就报110来咨询。”
“这种情况千万不要相信,电话中是无法确认身份的”,顾警官向当事人解释,公检法任一部门都不能也不可能通过电话办案,均需要当面办理。顾警官不断提醒,只要打电话过来办案的人,都是骗子,而且他还会继续与当事人联系,让当事人做一些无法企及的事情,一步步诱导当事人去操作网银或者银行卡等进行转账。“只要挂断电话不听就可以了,如果还有疑问,可以到附近派出所咨询。”随后,顾警官向崔女士号码发送了提示防范诈骗的短信。
反诈历程
5亿元+的“战斗”3年帮助17万群众
大屏幕上,一组数据映入来访者眼帘:2015年4月1日---2018年3月19日,广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共提醒、教育来电咨询群众456634人次,直接劝阻汇款及协助拦截诈骗转账资金。成功为174205名群众挽回5.02亿元损失。
2015年4月,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成立,并依托广州110开通反诈专线,专线接处市民群众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报警、求助。2016年9月20日,反电信诈骗中心升级为广州市反诈中心,实现公安机关相关业务警种、银行机构、电信运营商派员带资源和权限进驻广州市反诈中心合署办公的新型实战化运作模式。
反诈中心负责人李维宏教导员简要介绍了反诈中心的工作机制:110台接报电信网络诈骗的警情后,转接予反诈中心的接处警组,由接警员进行情况询问、劝阻教育以及技术反制,在反诈联动平台上输入骗子的电话、银行账号和诈骗手法等,将数据共享给资金处置组(金融机构)、信息处置组(电信运营商)、研判侦查组和综合组(公安机关),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处置。
“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还需要通知当事人就近地区的单位派出民警,上门询问处置”,这就是反诈中心大致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反诈中心提供了部分案例,可直观地反映其工作过程:去年12月14日晚上,反诈中心值班民警接到一公司财务邓女士报警,说她接到自称公安局和检察院办案人员的电话,对方以她涉嫌贪污要求配合资金调查为由,骗其转账400万元。接报警后,民警迅速核实情况,立即通过与银行建立的机制查询嫌疑账号,并于次日凌晨2时多成功止付了30万元涉案资金。之后的连续3天,又继续逐级追查资金流向,协调多家银行再次止付了1048万元涉案资金。原来反诈中心民警在为邓女士挽回部分损失的同时,也为其他事主拦截了被骗资金。
“我们经常在追查某个事主资金流入的账户时,恰好又有其他受骗事主汇入了资金,这些被监测的资金就能够及时被截下”,李警官对于超过400万元的资金做了解释。而除了资金拦截返还,多元分析预警是2017年反诈中心推出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举措。反诈中心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挖掘发现潜在被骗人群,通过短信警示、电话劝阻、指令民警上门找人等方式,提前介入,综合开展劝阻工作。他们曾3个小时连拨46个电话,拦住了正在银行柜台准备转账10万元给骗子的女老板,也有连续两天劝阻为退休医生挽回268万元存款的成功案例。
采写:南都记者连楷通讯员张毅涛摄影:南都记者陈辉
反诈课题
为什么骗子能骗得人卖楼贷款
反诈中心的工作基本上已经实现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为何依旧还有不少群众报警求助,其中还有不少人上当受骗后资金被席卷一空?
“如今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通过系统分析预警发现了可能被骗的事主,主动电话联系,有时候是联系不上,有时候是联系上了事主却完全不信任我们。”李警官提及的这个问题,正是多数反诈民警的心病,诈骗分子通过一整套“剧本”的实施,已经完全洗脑了当事人,让他们在心理上完全背离家人朋友和伸出援手的民警,尤其是陷入假冒“公检法”骗局(如上文提及假冒“公检法”人员诈骗的案例)的当事人,一旦上当往往是完全陷入诈骗分子的操控,“甚至早中晚都准点给对方汇报自己的行踪”。
诈骗分子怎么做到这一步?反诈中心根据两年多来的经验,发现警方反诈工作在进步,骗子反应过来后也在极力寻求“进步”空间。“以前都是求助群众打电话来,现在甚至有骗子假扮受害者打上门来试探”,反诈中心民警透露,如今骗子绝少再进行广撒网式的语音群呼,更多采用的是“精准”诈骗:诈骗集团以公司形式管理运营,通过非法途径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包括如身份信息、保险信息、第三方支付平台信息等,继而通过掌握的数据对特定的人群摸底了解后展开诈骗,“比如开学季,就针对家长诈骗;春节前后,就冒充关系人骗老人家;但是诈骗手法的变化并不大。”
诈骗手法变化不大,诈骗强度却是愈加丧心病狂。反诈中心民警根据近期掌握的情况分析,骗子已经不满足于将事主口袋中的钱骗光,还会诱导事主做出诸如卖房、贷款的事情,多发生于假冒“公检法”的骗局。骗子称事主涉嫌某类案件并发送所谓“通缉令”的文件,事主随即反驳并为了自证清白,就听从骗子要求,多次缴纳所谓“保证金”,还被要求其间不准与任何人交谈。“公检法系统办案不可能通过电话,都是要当面处理的”,反诈中心多次通过媒体预警,可惜仍有群众上当。
为了分析受骗者心理,更好做出应对,反诈中心也尝试让心理专家随团队值班观察,并希望能够成立相关课题进行专门研究,“目前还在准备阶段”。鉴于目前状况,反诈中心更加看重预警宣传的作用,希望更多群众在初步了解后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有一定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