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5 年上升近3 倍

16.09.2014  18:55
  2013 年,中山市市民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了23.8%较之2008年的8%公交分担率上升了近3倍,客运量2.9亿人次,达国内特大城市发展水平。2013年成为了我省首批3个创建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之一。中山市连续多年把发展公共交通事业作为“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全力推进,以“安全、准点、便捷、舒适、廉价、环保”为目标,着力构建“服务同城化、规划合理化、运营高效化”的公共交通格局。其做法包括:   一、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根据人口状况、地理区位、经济情况等,重新规划公交布局,出台《民营公交提前退出经营收购补偿方案》,先后投入9400多万元完成全市9家农村客运企业的收购合并工作,并组建了北部、中东部、南部公汽营运公司。按照统一政策、统一实施、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的“六统一”原则,统筹推进全市公交事业发展,其中北部公汽公司负责西北区域8个镇的公交业务,公交公司公共汽车分公司和南部公汽公司分别负责该市中东部区域12个镇区、南部4个镇区的公交业务,从而为全市公共交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市共有公交车2363 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662辆,占28%;公交线路173条,总长3300多公里。   二、快慢结合,优化配置。在前期100%行政村、学校、医院、商业区、旅游点和工业区通公交的基础上,通过“快慢结合”的方式,打造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体系。一是投入4.6亿元建设主城区快速公交系统,利用现有道路、站场、站台等资源,通过设置标志、标示,改造部分交通及配套基础设施等方式,开辟快速公交专用道,力争2015年建成运营路线总长132公里的主城区快速公交骨干路网,实现主线运营发车频率3-5分钟/班次、单向运力8000-1000 人次/小时的目标。目前,“主城区利和广场至火炬区太阳城”首条示范线路已投入运营。二是结合公交站点布局和城区绿道建设,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着力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全市共投放公共自行车9480辆,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437个,站点间距约200-300米,离学校、大型商场、医院、住宅小区等建筑约20-30米。目前,每辆公共自行车日均周转率达6 -7次,使用频率居全国前列。   三、升级改造,完善配套。一是加快建设公交枢纽。明确各换乘枢纽、停车场、养车场等公交设施,如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一律以划拨方式提供建设用地,以加快6个大型公交换乘枢纽站和7个客运枢纽站建设,加强公交与长途车站、口岸、轨道交通等交通节点的对接。二是不断完善站亭设施。制定《镇区候车亭建设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推进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台改造,改善城乡公交站亭面貌,提高公交综合服务质量,去年先后投入324万元改造公交候车亭311个。目前,全市有综合公交站场14个、临时公交站场10处;公交站点3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3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为60.1%、500米覆盖率达84.2%。   四、优化服务,便民利民。一是全民共享优惠。市财政对户籍60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残疾人和现役军人等特定对象免费乘坐公交车、中小学生优惠乘坐公交车予以补贴的基础上,对持“中山通”IC 卡乘坐公交车的普通市民给予5折票价优惠,此项政策每年惠及市民约7800万人次。2013年全市落实公交补贴1.9 亿元。二是加强行业监管。每月组织交通运输部门、行业协会及社会监督员,对公交线路客运服务质量进行抽查;建立等级服务评定制度、开展文明线路创建等活动,引导运输公司、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公共汽车推广使用包括GPS卫星定位、无线通信、客流检测、行车速度记录、自动报站等功能在内的智能车载终端机系统,实时将运行情况传送公交公司监控室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加强动态管理的同时,提高市民公交出行的安全感。
院士专家智汇“花城院士讲坛” 共话城市基础设施韧性建设
  8月5日,第三十六期“花城院士讲坛”在广州成功举行,本期讲坛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003013.广州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