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全国研讨会在清远举行

27.10.2015  11:26
广泛交流、深入探讨、达成七点共识

第十一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全国研讨会在清远举行

  10月22-23日,来自国内20多名“三农”专家学者和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扶贫干部、驻村干部在第十一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全国研讨会上,围绕“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主题进行广泛交流,深入研究探讨精准扶贫、电商扶贫与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会议内容丰富、交流研讨形式多样,安排了三个主题报告、三个主题发言、九个主题演讲和两个参观考察点。

  通过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会议达成了七点共识:一是打赢扶贫攻坚战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在现有贫困线以下的农村人口有7017万人,根据要求到2020年把7017万贫困人口降到零。精准扶贫则对当前的挂零邮更高要求,需要以更有效的方式达到改变贫困的结果。二是警惕输入型贫困弱化贫困者的内生动力。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但当扶贫成为一项政府任务和目标时,单向型的外力扶贫、过度保护就有可能异化成为输入型贫困,贫困者的内生动力越来越弱化,从而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制度劣势。三是基层治理创新可以出生产力。中国农村有传承久远的自我管理系统。“乡贤”“宗族”等农村各类精英和文化组织形式在传统乡村秩序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还需挖掘传统治理资源,引导其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管理、决策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外,精准扶贫不只是精准到人、到户、到村,更重要的是精准到造成贫困的条件。需要通过基层治理创新整合资源,改善造成贫困的条件。四是农村电商是精准扶贫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村电商缩短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其发展让普通农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接全国大市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贫困专区可以获得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为贫困县域“换道超车”提供了新机遇。五是教育扶贫是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传递的重要基础。六是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是消除贫困的战略选择。精准扶贫需要政府主导,但同时也需要政府改善治理方式,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去激励多元力量参与对贫困的改变。社会扶贫是推动扶贫制度与政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可以使扶贫更精准,扶贫举措更精细。而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还要通过市场唤醒贫困地区“沉睡”的资源,将资源转化为资产,转化为资本,再变成为财富。唯有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形成合力,共同助推扶贫,才能形成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大扶贫格局。七是清远精准扶贫工作亮点突出印证了脱贫需要重构良好的基层治理结构。清远市作为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积极探索、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自治和农村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通过推进农村的涉农资金、农村承包土地、涉农服务“三个整合”,实现了体制内的政府引导与体制外的乡贤、精英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

  本次论坛倡议:多措并举,激发脱贫的内生发展动力,把扶贫工作做得更精、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