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摸索谋变发展陶瓷产业 突破瓶颈重振昔日辉煌
位于高陂镇陶溪村的“碗窑溪”龙窑,富大陶瓷公司准备将其规划成陶瓷体验区。 (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说起大埔县高陂镇,人们对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陶瓷。作为瓷区,高陂镇有“白玉城”之美誉,出产的陶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名气极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镇的陶瓷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工艺师流失、市场份额被蚕食、传承人越来越少……近年来,该镇不断摸索,努力突破发展瓶颈,让“白玉城”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人才流失员工老龄化
高陂镇的陶瓷生产历史已有700多年。上世纪90年代,是高陂陶瓷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每天往来客商络绎不绝,码头繁忙不已。当时,高陂创建了我省第一家国营日用陶瓷生产基地赤山瓷厂、我省第一间陶瓷学校、我省第一间陶瓷研究所。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潮州等地陶瓷产业的崛起,高陂陶瓷产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很多技术工人跑到潮州枫溪、三饶的瓷厂打工去了,现在潮州从事陶瓷行业的大埔人也不在少数。人才的流失是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有订单现在也不敢接。”宝丰陶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郭志山说。除此之外,陶瓷行业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减少和老龄化。“我们提高薪酬待遇也留不住工人,现在我们厂最年轻的工人也有40多岁了。”郭志山感慨道。
多措并举图变求强
“白玉城”如何才能重振昔日的辉煌?近年来,大埔县在不断探索,参观各地瓷区学习经验。为了给陶瓷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该县于2003年在高陂镇兴建了首期1000亩的陶瓷工业园,16家陶瓷企业集聚于此,互相切磋提升经验。今年,该县又与广州市海珠区签订协议,共建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推动现代陶艺工业发展,促进陶艺工业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
重振辉煌,提高技术含量至关重要。在高陂陶瓷工业园区,记者看到了企业家们为此做出的努力。在宝丰陶瓷有限公司,具有国家专利的纳米瓷具提升了产品的价值,20分钟便能烧制好瓷器的隧道窑极大节省了人力;富大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众多造型各异的高韧性青花瓷,也不乏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这些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10%左右。”郭志山说,这些产品在网上都能购买。
在互联网时代,工业园区内的不少陶瓷企业已经转变营销理念,上网“触电”了。“大埔相对较为偏远,客户要来考察不方便,现在有了电商,客户群就大了很多”,郭志山说,“我们公司在电商方面的营业额就占了总营业额的15%。”
跨界经营,是另一个探索。大埔县通过尝试“陶瓷+旅游”模式,助推高陂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在该镇的富大陶瓷公司内,就有我市首个工业旅游点,在此游客们不仅可以看到龙窑,还可以体验制瓷、烧瓷的乐趣。“去年游客就有6万多人呢!”该公司总经理黄志超对记者说,非常看好陶瓷游的发展,现在该公司还购买了一条龙窑,准备规划打造成陶瓷体验区,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制瓷、烧瓷体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