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克服困难接受挑战

07.08.2014  14:18
 

广州维和警察王松才事迹材料

王松才是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所化验科科长。维和期间,担任广东维和警队支部委员,维和警察法庭科学顾问队顾问。一年来,王松才大力发扬“忠于祖国、维护和平、英勇善战、执法文明”的维和警察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努力践行联合国“忠诚、专业、尊重多元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开展相关工作,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维和工作任务。

奔赴凶杀案发现场勘查

维和期间,王松才一直工作在维和警察刑侦部门法庭科学顾问队,办公地点在利比里亚国家警察总部大楼,始终与利比里亚国家警察刑侦部门战斗在刑侦工作的第一线。日常主要负责指导、协助利比里亚国家警察法庭科学实验室的工作,主要业务包括对凶杀、火灾、暴徒暴力案件、死因不明案件等现场进行勘查、证据发现、提取以及相关案件物证的检验;指导、协助利国家警察法庭科学实验室筹建小型化学与生物实验室;同时,也以法庭科学专家的身份临时承担一些上级指派的任务。王松才先后出发勘验包括利比里亚一名前农业部副部长被杀案在内的各类重大案件现场60多宗次,参与包括利比里亚一名前总统候选人被杀案在内的尸体检验或解剖30多次,起草编写筹建小型化学与生物实验室所需要的质量管理和检验作业指导书4份,培训包括利比里亚禁毒署警员在内的警务人员100余人次。

由于刑事案件现场所特有的时间上不确定性或者说突发性,如果有案件现场,正常规律的用餐时间基本无法保障,遇上路途较远的现场,则可能中餐、晚餐均无法保证;而且任务区本身物资短缺,条件艰苦,现场勘查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严重缺乏,这些都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严峻的挑战。2013年10月3日上午9时许,王松才和同事接报在卡卡塔的一个农场发生一起入屋抢劫杀人案件,利比里亚一名前农业部副部长被害。王松才和同事当即驱车近80公里前往现场开展现场勘查,通过细致认真的现场勘验,确定了嫌疑人在农场外围植物围栏的出入口和房屋的出入口,成功提取了一些物证,固定了相关证据,并在现场进行了尸检,为案件的及时侦破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证据。2013年10月5日,王松才出发去勘验一名4岁女童被强奸、死亡案件现场。该现场距离首都虽然只有100多公里,但因为部分路况极差,开车需3个多小时,前往途中王松才一行的车还坏了,最后约5公里的路途要用侦查组的车拖车前往。这一天,王松才和同事勘验了现场,在医院作了尸检。晚上,王松才负责开车回首都,路况本身就差,还没有路灯,漆黑一片,一路提心吊胆地开了4个多小时,回到住地已经是晚上10时多。

冒着生命危险直面考验

进入2014年3月中旬,一个突然而来的消息使整个任务区气氛紧张起来:埃博拉病毒疫情在几内亚和利比里亚两国爆发了!由于埃博拉的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其致死率高达90%,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也有多人感染,人们几乎是“谈毒色变”。对于需要出发勘验死亡案件现场的刑事技术人员的王松才而言,自然是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更何况王松才他们在任务区缺乏应有的防护装备。这是王松才在利比里亚所面对的最为严峻的考验。

4月4日,王松才和同事接报在某饭店有一名男子在清洗宴会厅时突然倒地死亡,尸体被送殡葬服务所。王松才勘验完该饭店的宴会厅后,饭店主管告诉王松才说,他们饭店在第二天需要接待一个非洲合作组织的高级官员代表团,如果死因不能及时确定,宴会厅被警方封存,将直接影响第二天的会议,给饭店造成巨大的损失。王松才和同事又赶往殡葬服务所进行尸检,来到殡葬服务所,王松才获知死者生前有发烧、呕吐等症状。大家不免紧张起来,因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具有相同症状。但工作就是命令,王松才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LNP的技术人员共同完成了工作。幸运的是,王松才在死者手掌部位确定了两处电流斑,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基本可以确定属于意外触电。因此,饭店的现场可以解封了。

今年5月,由于警队长和部分队员回国休假,王松才被任命为代理警队长,王松才与何乔等4名在首都的同志为主力筹备5月21日的警队授勋仪式和捐赠仪式,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王松才和同事通力合作,有效协调联利团和利比里亚当地警方的各相关部门,顺利完成了仪式所需要的所有文字、视频音像材料、证件、车辆、会议场地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保证了两个重要仪式的圆满完成。王松才和全体队员后来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面对高危挑战毫不动摇

在任务区,由于卫生条件极差,蚊虫肆虐,疟疾、伤寒、拉萨热等各种疾病高发,再加上任务区的医疗条件极差,这对于所有维和人员而言,均是极大的威胁与考验。王松才在利比里亚任务区的这一年时间里,该任务区至少先后有9名维和人员因感染各种热带病牺牲。王松才也先后两次患病。

2013年12月份,王松才患了带状疱疹。12月11日夜里开始,王松才突然感觉背部剧烈疼痛,半夜2点钟左右疼醒了,再也无法入睡;此后连续4天夜里都疼醒,但一时又不知道原因所在。12月15日,腹部出现带状疱疹,确定病因,前往联合国基地的约旦医院就诊,医生给开了一支药膏和一小盒止痛药,告诉王松才每天涂抹5次,止痛药则必要的时候吃,结果未能有效控制,患病部位范围从腹部扩大到了左侧腰部,总面积约30cm×10cm。队长担心并发细菌感染,一度下令回国治疗。12月16日晚,王松才到中国医疗队诊疗,连续服用了较大剂量的阿昔洛韦三天,病情得到控制,确定暂时继续留在任务区。12月29日,刑警支队和刑事技术所的领导、同事通过恰好在国内休假返回任务区的队员给王松才带来了相应治疗药物,有效补充了王松才在任务区治疗药物缺乏的困境,使王松才得以度过难关。

2014年6月30日,离自己的任务期结束只有不到3周了,王松才突然出现头痛、关节痛、发烧等症状,晚上忽冷忽热,估计不幸感染疟疾,但是在联利团总部的诊室未能检测出来,医生只给了一天的病假,只好自己前往中国医疗队治疗,经过5天的吃药打针,成功治愈,却在一周内瘦了将近4公斤。

新闻链接:

中国赴利比里亚广东维和警队是广东公安机关单独组建的第一支民事维和警队,18名队员分别来自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茂名、肇庆市公安局和省公安厅机关。2013年7月16日,维和警队受公安部指派,赴利比里亚执行一年期维和任务。执行任务期间,维和队员被分散到各个警区独立工作,他们克服环境生疏、生活不便等诸多困难,指导、培训当地警察执法,帮助维护社会治安,为利比里亚的和平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维和队员们还主动资助当地警察和群众,捐献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品,参加社区服务,帮助学校的孩子,与当地警察和群众建立了深厚友谊。利比里亚当地主要报刊“THE INQUIRER”曾在头版刊发文章赞扬中国维和人员:“驻在该国的各国维和人员中,中国维和人员因其突出表现排名最高。

利比里亚卫生环境恶劣,传染病流行。维和警队18名队员中有13名感染疟疾,部分队员一度病情危重。2014年4月,非洲埃博拉病毒蔓延至利比里亚任务区,队员们坚守岗位,经历了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