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发现宇宙早期超级黑洞引国际天文学界关注
在北京大学3日举行的“中国学者发现宇宙早期的超级黑洞”新闻发布会上,以中国天文学家为主的科研团队宣布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128亿光年、430万亿倍太阳光度、中心黑洞质量约为120亿倍太阳质量的超亮类星体。
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Nature)2月26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经观测认定,国际天文学家称其为人类目前已观测到的宇宙早期发光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
据介绍,该成果是利用中国云南的2.4米丽江望远镜首先发现的,这在此类发现中从未有过。科研团队负责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介绍,这是唯一一个用国产2米级望远镜发现的宇宙早期类星体,其它类似发现均是在使用6.5米以上、甚至10米口径望远镜的条件下观测到的。在望远镜的观测下,该天体呈现明亮、偏红、形状为点源的特点。从它的亮度和光谱可以判断这是一颗古老的类星体,它由一个位于星系中心的大质量黑洞吸积星际气体构成。当这些气体以类似漩涡方式落入黑洞的引力势阱时,它们被加热至很高的温度并发出比任何恒星都要明亮的光。
“中国天文学家能够用国内2米级小望远镜发现了国际上通常需要10米级望远镜才能发现的天体,说明我国天文学家富有创新思想。”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建生说。
这一科学发现也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关注。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迈克尔·斯特劳斯(MichaelStrauss)教授评价说,“这个宇宙早期的超级黑洞的发现是现有宇宙早期星系和黑洞形成的标准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一论断得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大双筒望远镜(LBT)天文台、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多位国际天文学家的支持。
德国马普天文研究所博士布拉姆·维尼曼斯(BramVenemans)还为《自然》杂志撰写专评文章“年轻宇宙里的巨兽”,称此黑洞形成于宇宙早期,其质量最大,发光最强,具有高吸积率,此发现可用于研究遥远的宇宙。
吴学兵教授介绍,光从这个黑洞到达地球需要花129亿年的时间,因此目前天文学家观测到的是这个天体发生大爆炸之后约9亿年的样子。(记者张漫子 魏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