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红教授团队发现:宠物猫带"超超级细菌"或无药可医

07.11.2016  18:10

金羊网讯 记者王倩、通讯员方玮报道:记者11月7日从华南农业大学获悉,华农兽医学院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上又有重大发现,他们从一只患病宠物猫身上发现一种新的质粒,可能导致菌株对碳青霉烯类和粘菌素两种药物同时耐药。由于细菌可以在动物和人之间传播,对临床治疗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无药可用的局面。

近日,华农兽医学院副教授孙坚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在微生物学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上在线发表。这是继2015年底该实验室刘健华教授发现质粒介导粘菌素耐药新机制MCR-1以来,国家兽医微生物耐药性风险评估实验室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研究上又一重大发现。

据了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是人医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最重要的抗菌药之一,当碳青霉烯类药物失效的时候,粘菌素作为有力补充,用作治疗多重耐药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这两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细菌再一次突破了这两道防线。

碳青霉烯酶NDM-1最早于2009年在印度新德里被发现,由于产NDM的细菌能够抵抗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以也得名“超级细菌”。

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是由该实验室于2015年底在中国境内的动物和人医临床的菌株中发现。华农刘雅红教授团队在持续的耐药性监测过程中,从一只患病的宠物猫中分离出一株对碳青霉烯和粘菌素同时耐药的大肠杆菌。

该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是两类“超级细菌”的杂合和重组,这导致更加超级耐药的细菌的出现。当这样的质粒在不同菌株中转移的时候,就可能使接受质粒的菌株一下子获得碳青霉烯类和粘菌素两种药物同时耐药,这对临床治疗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可能会导致无药可用的局面。考虑到人和宠物的密切关系,如果这样的质粒传播给人医临床致病菌,会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

另悉,以刘雅红教授牵头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要病原耐药性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近日已顺利启动,该项目国家投入4550万元,标志着我国针对耐药性难题的国家行动已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