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文福发现我市迄今为止首个喀斯特旱洞

16.02.2015  11:35
日前,蕉岭县文福镇暗石村发现一处大型喀斯特溶洞,洞内不仅有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观,还有明洞、暗洞、地下河三合一独特结构,极具科考和观赏价值。据自然地理专家初步论证,这是我市迄今发现的首个喀斯特旱洞,填补了我市喀斯特构景地貌的空白。

  梅州网讯 日前,蕉岭县文福镇暗石村发现一处大型喀斯特溶洞,洞内不仅有千姿百态的奇异景观,还有明洞、暗洞、地下河“三合一”独特结构,极具科考和观赏价值。据自然地理专家初步论证,这是我市迄今发现的首个喀斯特旱洞,填补了我市喀斯特构景地貌的空白。

  这个喀斯特溶洞被当地人称为“仙桥飞渡”,是蕉岭“老八景”之一(注:“老八景”是该县建国前公认的八个闻名景观,2005年该县推出“新八景”)。记者来到暗石村,沿着慈渡寺旁的石阶而下,抬头仰望,只见两山之间横架着一块大石,长约20米,状若一座弧形的桥,这就是有名的“仙人桥”。桥旁岩洞长约60米,高十几米。来到岩洞口,抬头可见“仙人洞”三个字。从洞口往左侧行走,有一狭长暗洞,里面一片漆黑。打开手电筒探看,发现洞顶不断滴水,滴在地上或岩壁上的水结成白色石笋;岩壁上岩脉晶体闪闪发亮,犹如钻石闪烁。再往前走,发现洞口已被水泥封住。据当地村民介绍,此路可通往福建,因担心小孩来此玩耍走丢,村民便用水泥封住去路。从大洞口往右侧进入,只见千百条石钟乳或悬或立,长的如玉柱,短的若石笋,结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岩壁长期风化,有些还附着地衣和苔藓等植物,表面五颜六色,颇为好看。站在此处,记者才发现这里为该溶洞第二层,而下方的溶洞第一层更别有洞天。

  沿着迂回曲折的溪涧进入忽明忽暗、深幽莫测的岩洞第一层,只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环绕溶洞主体一圈,溶洞底座有一处如刀削般平整,上前见大小不一的凹穴。据介绍,这可能是长期受河水冲刷溶蚀所致。崖壁上方的石幔千姿百态,与周围茂盛葱翠的植物、淙淙作响的流水相得益彰。

  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小康介绍,目前我市已开发的景区中有花岗岩地貌,如梅县王寿山、大埔西岩山和瑞山、五华七目嶂等;有丹霞地貌,如梅县赤面石,平远五指石、南台山等。但喀斯特构景地貌此前尚未发现,这个喀斯特溶洞的发现填补了我市这一空白。谢小康表示,这将进一步丰富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可结合当地乡村风光和山体环境,开发打造一处独特景观,与周边的丘逢甲故居及长潭水库串珠成链,促进旅游多元化发展。


洞内景观奇特。


仙桥飞渡”天然溶洞内,洞中有洞,别有洞天。


溶洞内一条小溪清澈见底。(连志城 摄)

(记者李少凤 实习生曾雅雅 通讯员龙舒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