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样寻凶 最快一周后揭晓

10.07.2014  13:29
调查组已将采集样品送省里检测,检测结果需等待5至10个工作日 摘要:惠城区汝湖镇石滩村40多名孩童血铅超标之谜,虽然仍未解开,不过,在多方努力下,调查有了新进展。昨天,南都记者从惠城区新闻中心获悉,调查组已经将采集的调查样品送省有关部门检测,检测结果需5至10个工作日才能出来。

    石滩村一名5岁小女孩血铅超标。南都记者 田飞 摄

    《空巢小村血铅疑云》追踪

    南都讯 惠城区汝湖镇石滩村40多名孩童血铅超标之谜,虽然仍未解开,不过,在多方努力下,调查有了新进展。昨天,南都记者从惠城区新闻中心获悉,调查组已经将采集的调查样品送省有关部门检测,检测结果需5至10个工作日才能出来。

    此外,昨日有村民反映,村中不少人都在离村很近的几个电子厂打工,而这些电子厂主要生产铜线、充电器、电路板、电池、音箱组件等电子产品。据村民介绍,许多村民工作返家后,并未对工作服进行消毒或清洗,便直接穿着工作服投入家庭劳作。村民怀疑,受污染的工作服也可能是导致血铅超标的原因。

  医生称电子垃圾焚烧后粉尘“带毒

    惠城区汝湖镇石滩村40多名孩童血铅超标至今仍是个谜。7月8日,南都记者追踪报道时,在该村正北方不到三公里处的乱草丛中,发现了五处电子垃圾焚烧的痕迹。焚烧地的灰迹里有不少烧焦的电阻壳,还有细铜线、电路板、音箱外壳等,有一部分已渗入泥土。

    这里成为村民怀疑的重点区域,不过,这些电子垃圾焚烧是何人所为,却没有人知道,而这里是否就是元凶,也无法做出定论。

    前天,南都记者将部分电子垃圾焚烧后留下的遗骸,送往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血液科相关医生认为,这些电子垃圾焚烧产生的粉尘可能会导致血铅超标,而且这些灰迹也可以引起地表水污染,不过,这得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检查才能断定,目前只能处于猜测阶段。

    村民反映废品收购站私自焚烧

    昨天上午,南都记者再次来到该村了解到,该村村民这几天没有闲着,一直在寻找焚烧电子垃圾的元凶。经过他们四处询问,终于有了眉目。村民称,邻村一个名叫阿贵的村民知道谁在焚烧电子垃圾。

    在村民的指引下,南都记者找到了阿贵。由于他经常在那附近放牛,而且他的林地也在附近。据他介绍,这里每个月都会有一到两次电子垃圾焚烧的情况,焚烧垃圾的人就是附近的垃圾收购点的人,“他从那些电子厂收来的废品,一些无法回收的就拉到这里来焚烧了。

    在走访中,与阿贵同村的汽车维修店老板给出了同样的说法,“都是在下午6、7点的时间段烧了,经常从我门口经过,至少有两三年的时间了,每次烧的时候都很臭。

    检测结果需5至10个工作日才能出

    据了解,自从南方都市报对此事件报道后,包括政府部门、医疗部门以及村民自身,各方都积极加入到寻找答案中。从7月5日开始,惠城区政府组织协调了区政府办、市疾病防控中心、市职业病防治医院、区环保分局、区卫计局、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及汝湖镇等单位组成的调查组,每天驻扎在该村进行调查。

    昨天中午,惠城区和汝湖镇农业部门人员到现场,研究如何将村民质疑声最大的池塘填埋掉。村民们认为,这个池塘里的污水长期存在,有条暗渠通向村头的农田,将污水直接排到农田里,污染了整个村里的地下水。“尤其是下雨的时候,那些污水全部漫出来,整条村都是污水。”据悉,住在村头的黄女士家有三个孩子,全部被查出血铅超标。

    不过,填埋掉池塘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只有找到根源才能彻底揭开血铅超标之谜。

    前天,市疾病防控中心采集了5个点、3户人的水样带回去检测;区食药监局到患儿黄某父亲经营的花生油作坊中采集了4瓶花生油,并到其家中采集了2份大米样本、1份水样本带回去检测。其他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采集了当地种植的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回去化验。

    据了解,在检测过程中,因某些指标需送省有关部门检测,检测结果需5至10个工作日才能出来。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惠城区政府将组织协调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及时向公众公布结果。

    [新疑点]

    榨油作坊

    村民多食用土榨花生油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血铅村”中的全村村民食用油都来自同一个榨油坊,即患儿黄某父亲经营的花生油作坊。区药监局已经从黄某家中采集了4瓶花生油样本,做检测排疑。

    昨天上午,南都记者找到了调查组采集花生油的榨油作坊。这个榨油作坊在该村的最西侧,在一处很古老的房屋内,它是石滩村大部分村民食用油的供应地,主要是采用土方法制作压榨花生油。

    在这个榨油作坊里,摆着一台很旧的榨油机,看起来与这个房屋一样古老。榨油机的材质为钢制材料,“用了10多年了,这次他们来我这里采集油样,对我对大家都是个好事,

    榨油坊的老板黄某是本村村民,家中三个小孩全部查出血铅超标。他向南都记者透露,仍图片区每个村都有榨油坊,方法和设备都一样,“把花生米放在木桶里蒸熟,然后放到榨油机里压榨,最古老的方式,我个人觉得不可能是油的原因,不过,还得等他们的检测结果。

    据了解,这家榨油坊所用的花生,在清明节到7月份之间,来自小金口的农贸批发市场,“这个季节我们本地的花生还没有成熟,只能购买他们的花生米,产地在江西、越南等。”进入七月份后,所用的花生全部是本村人自己种的。

    除了花生外,这个村里大部分村民所食用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这次检查组采集的大米和蔬菜样品,很具有代表性,都是养猪场的污水蔓延到的地方长出来的,”村民们认为,如果这里的蔬菜和大米检查不出问题,那就可以基本排除是养猪场污水的原因了。

    电子厂工作服

    打工者返家后未消毒

    “我一个亲戚在广州武警总医院,他提醒我,工作服也可能会导致血铅中毒,”昨日,村民黄志忠透露,之前记者来采访的时候,村民们只是说村中多数人都外出打工了,并没有说明白这些工人就在离村很近的几个电子厂工作,“我们没有意识到工作服受污染后也可以导致家里人血铅超标。

    南都记者了解到,这个村每户至少有一人在附近的电子厂内打工,而这些电子厂主要生产铜线、充电器、电路板、电池、音箱组件等电子产品。“在厂子里的时候,我们很注意安全,大家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据村民介绍,许多村民工作返家后,并未对工作服进行消毒或清洗,便直接穿着工作服投入家庭劳作。

    “我老婆白天在厂里工作,晚上回家就直接煮饭干活了,没有先去换洗衣服,”村民黄怀清透露,村里人没有这个安全意识。

    据了解,电子产品中携带的物质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粉尘,粘附在衣服上。而村民未对衣物进行换洗,可能也是引起血铅中毒的疑点之一。2010年6月份,湖北崇阳县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地一电子厂30名职工及亲属被检测出血铅超标,最终查明是因为将受污染的工作服带至家中,造成亲属再次污染。

    据悉,村民已经将这个情况透露给了调查组。目前,血铅超标依旧是个谜,对其原因猜测虽然存在不少,最终原因还需等待调查组给出最终结论。

    [排疑对象]

    饮水 来自于村中5个取水点、3户人家,由市疾病防控中心取样,

    花生油 来自血铅患儿黄某父亲经营的花生油作坊,由惠城区药监局取样

    大米 来自患儿黄某的家中,由惠城区药监局取样

    蔬菜 包括当地种植的蔬菜、玉米等农作物,由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别采集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立君 实习生 冯晓洁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