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守护”为“活化” 助古城再焕新春
充满历史底蕴的潮州龙湖古寨。
潮州建筑的代表性元素——屋顶嵌瓷。
如今,屋顶嵌瓷已“走”下屋顶,成为装饰艺术品。
潮州在主动出击中完成城建战略转型,致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9月初秋,白露未晞。南方日报记者在潮州沿着广济桥、西湖,在纵横交错的老巷中骑行,历史建筑不绝于眼,独特的千年文化底蕴积淀在每一块青砖、每一片屋棱中。
自东晋义熙九年以来,潮州便成为历代郡、州、路、府、道所在地。唐玄宗曾在此建寺,韩愈谪于此时亦曾治鳄……潮州古城的完整性,令诸多业内专家惊叹。
然而,时代变迁,保护各类古城所遇到的问题日趋显现,潮州原有的藏住财富、守好历史建筑的城建战略也遇到了严峻挑战。
2009年,潮州启动名城保护规划的新修编工作,开始对历史建筑保护战略进行反思。由被动到主动,潮州完成了城建战略的转型。目前,该新修编名城保护计划已进入审批阶段,潮州也将启动一系列活化历史建筑的落地措施,并借此带动民间力量共建历史文化名城。
潮州的城建战略转型,不仅是依托历史建筑活化,延续传统生活方式,传承潮汕文化,展现文化自信,更是彰显一个文化古城的“活化”标本。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姚翀 记者 谢苗枫 廖奕文 通讯员 陈榆
摄影 苏仕日 发自潮州
坚守
历史古城 底蕴醇厚
数百年风雨,不毁潮州龙湖阿婆祠。
祠堂门匾上书“椒实蕃枝”四个遒劲大字,门肚宽12米,占整体建筑宽度的一半,如此气派的女祠,全国少有。此祠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当时少有为偏室而建的祠堂。其背后,是清初龙湖巨贾黄作雨为供奉身为偏室的母亲,突破封建礼教束缚,敬母爱母,敢作敢为的一颗孝心。
“龙湖古寨共有30多处历史祠堂,这些祠堂多数保留了历史建筑原貌,阿婆祠是其中较有代表的一座,采用‘四点金’的潮式建筑风格。”潮州龙湖古寨开发项目负责人吴福昌向记者介绍。
“四点金”,是潮式建筑的一个典型,颇像北京四合院,为中轴线结构,采用前厅—天井—后厅布局,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
龙湖古寨现存大量基于“四点金”格局而建的历史建筑,其中最早的是建于宋代的探花第:它是潮汕地区历史上唯一的探花郎——姚宏中的府第,已历经800年沧桑。
2012年,龙湖古寨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然而,这仅仅是潮州这座历史名城的一角。
潮州市城乡规划局用地规划科副主任科员陈夏阳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广东省古村落,潮州市便有5处,多分布在现潮州中心城区的外围,而在中心城区内的古城区,堪称潮州历史建筑“集大成区”。
潮州古城区面积为2.33平方公里,是古潮州八邑(范围涵盖今潮汕地区)的旧府城所在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广济桥、许驸马府便坐落于此。
曾楚楠,知名潮学家,对潮式建筑有深入研究。“潮州的建筑,历史悠久,根基深厚,托起了潮人文化。这种建筑在整体格局、外观和内饰上,都传承着潮汕文化”。
如此古色古香的文化风貌,得益于潮州20年来对历史建筑的守护和对大型开发项目的拒绝。
“放在今天,2.33平方公里的潮州古城区,只需要两个开发项目便全部现代化了。”陈夏阳说,1995年,潮州市编制了潮州市名城保护规划与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下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古城区2.3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原则上按原状修复进行控制,以保存整体的古城肌理。“总的来说,从1995年左右开始后的20年时间,潮州名城保护的理念就是‘守’”。
守住历史建筑,潮州守住了它的文化根基。
转型
“活化”建筑 提升价值
每每到节假日,许驸马府的潮州建筑民俗博物馆内,人头攒动。这里展示的是百凤朝阳、四马拖车、“四点金”等潮式建筑知识。
2006年,潮州市建设局带头编纂了《潮州古建筑》一书,图文并茂展现了潮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建筑、民居建筑、建筑装饰等。
然而,相比于徽派、闽派建筑系统成书,集中了大量潮式建筑的潮州,无论是博物馆,还是在专业书籍上,对历史建筑的展示都只注重了“形”。
而这些年来,潮州逐渐在此方面感到了失落。
“对‘形’的展示只是让世人‘知其然’,但更高的做法是让世人也‘知其所以然’。”潮州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李建明对记者说。
李建明介绍,由于没有专门展现潮州历史建筑工艺、技法及其内涵的书籍,潮州向外界弘扬推广潮州建筑文化时,便显得单薄——空有一身武艺,却无法好好施展。
这是守了20年历史建筑的潮州在这些年来遇到的困惑之一。
近年来,潮州市采取了更为主动的姿态,提出建设“海丝文化重镇、潮人精神家园”,弘扬精致、创业、感恩、包容的潮人文化,延续并点亮历史建筑的价值。
在主动出击中,弘扬潮州历史建筑工艺技法的做法便是代表之一。
据悉,《潮州古建筑营造法》和《潮州传统民居传承与创新》的编纂已悄然提上日程,目标便是让世人“知其所以然”。
计划中,《潮州古建筑营造法》重在收集和整理潮派建筑的营造法式和施工工艺,体现潮派建筑的设计以及工匠精神,将于2016年6月终审定稿;《潮州传统民居传承与创新》则重在指导广大农村村民如何借助先人设计修建民居的智慧,完善自己的村居,将于2015年12月终审定稿。
与让世人“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相对应的,则是潮州城建从“守住”到“活化”的战略。这背后是潮州从被动到主动,从安居一方到扬帆出击的转变,而这正是找回文化自信,确立文化自强的过程。
过去,守古城的思维一直持续到2009年,为潮州今日充满文化底蕴的古城风貌奠定了基础。而从2009年开始,潮州市政府开始思考古城未来的发展,并于当年启动潮州城市总体规划新修编。
“‘活化’肯定也是要基于保护,所以‘活化’历史建筑有两条底线,一是建筑物不能拆,二是外观不能改变。”陈夏阳解释,“在此基础上,引进商业要素,建立旅游区、文化展示区,表现建筑本身、建筑背后的生活方式”。
借力
打造样板 激发民智
按照活化历史建筑的计划,一方面,潮州将对古城区2.33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拓展,把韩江东岸的笔架山、仙洲岛、韩江北堤等元素纳入,划定古城文化旅游区,共计12.4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45平方公里;另一方面,潮州拟将古城区太平街道内的历史建筑辟建为民俗博物馆,集中展示木雕、潮绣、潮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有序推进“民俗客栈”的建设。
近期“活化”计划的落地,则是重点项目义安路项目。义安路旧称为府前街,自明代以来便是府城核心街道,全长约600米。潮州市对该项目给予了较高期望,而其背后也有更深远的意义。“保护、活化历史建筑单单靠政府力量是一个误区,目前业内普遍认可由政府引导,民间自发主导。”陈夏阳说。
义安路的改造,便有着这样一种由点到面的期待。相关部门将其定性为样板工程,也是活化历史建筑最实际的应用。义安路改造后的成果,可以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活化历史建筑的可行性。随着时间推移,市民会感觉到历史建筑改造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思考如何更好地改造和利用自家祖宅,而不是任其荒废。
陈夏阳表示,“历史建筑中有一部分是文物建筑,不同层次的文物建筑,有一对一的专项资金和专门计划,但没有被认定为文物的诸多历史建筑,也具备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一类建筑必须靠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才能延续它的文化价值”。
实际上,对民间力量的引导,潮州不单单着力于核心古城区,亦可在农村村居和新城建设上觅得痕迹。
即将编纂的《潮州传统民居传承与创新》,将会通俗地向村民展示,如何在农村中修建蕴含潮文化的房屋,以及如何在房屋装饰中融入历史建筑要素。而与古城区隔江呼应的韩东新城建设,在强调保护诸如宋窑这样的重要文物建筑的基础上,也将鼓励引导建筑设计参与单位在新城现代化楼房建设中,添加潮州元素。
一江两岸,文化自信从根基的巩固和命脉传承开始。“新修编的潮州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打造一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对未来潮州的发展,陈夏阳满是憧憬。
声音
让年轻人唤醒
沉睡的历史建筑
“潮州的历史建筑太多了,不少建筑的历史价值仍较高,正如财富太多,有时候就不知道怎么用,历史建筑太多,潮州也会陷入保护利用的困境。”曾楚楠如此感叹。
9月11日,南方日报记者在骑行中的所见,正如曾楚楠所言。潮州古城,依然如旧,古瓦青石,俯拾即是。许多民居依然保持原有风貌,但随着岁月的变迁,它们也慢慢破败。年青一代渐渐搬出祖宅,古城渐渐“空心”。
在廖奕铭的祖宅前,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便曾遇到这样的问题。
廖奕铭的祖宅,在潮州古城区牌坊街北段载阳巷口。1977年,廖奕铭生于这个祖宅,在此长大。
“最热闹时,22口人住在宅中。”廖奕铭说,2010年起,廖家的祖宅彻底没有人居住。“老房最怕没人住,一旦没人住,很快就荒废,我们一家都很心疼。”
被困扰一年后,廖奕铭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就想把它改造成客栈”。投入100万元,花一年时间,载阳客栈的招牌在载阳巷口立了起来,廖家祖宅重新焕发了生机。
“建筑外观和主体没有任何改变,只是每个房间内部进行了现代化装修。”廖奕铭笑着说,“很多年轻人都喜欢来我们这个清朝古宅住,这种做法让我家的老宅可以很好地保存延续下去,这就够了”。
“环境很好,浓浓的潮州古民居味道,满满的潮文化气息。”曾在载阳客栈居住的王先生评价道。
曾楚楠也到访过载阳客栈,他表示,廖家并不是潮州古城区里的一个大家族,古城里有很多家族的祖宅规模都比廖家大,但那些祖宅未必有廖宅这么知名,尤其在年轻人中,载阳客栈很受欢迎。廖奕铭的这种做法,采用了一种灵活的方式延续了历史建筑,既实现保护又激发了活力。
到访过载阳客栈的陈夏阳,也像廖奕铭一样,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推进潮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让年轻人也走进潮州古城。
陈夏阳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潮州“肆点金”古建筑文化兴趣小组团队的创始人。2009年,陈夏阳带领3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立了“肆点金”古建筑文化兴趣小组。“一开始就是兴趣使然,主要工作任务是通过调研完善潮州历史建筑的基础性资料。”陈夏阳所说的基础性资料,是指具体到潮州较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的位置、文史背景,现存状况等。
目前,陈夏阳的“肆点金”古建筑文化兴趣小组已有70名成员,他们还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已小有名气。如今,他们的目标,已不再只是补充完善基础性资料,他们正致力于通过新媒体传播潮州历史建筑知识,举办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潮州古建筑。
“历史建筑不能只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里,也不能只有老人对它们感兴趣。之前去看过国内其他的古建筑区,虽然保护得好,却有些暮气沉沉,这样不利于传承,历史建筑还是要能吸引年轻人去关注它,保护它,利用它。”陈夏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