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叙利亚和谈需要国际社会共同“保驾护航”

02.02.2016  16:44

新一轮叙利亚问题日内瓦和谈艰难启动。在联合国特使德米斯图拉斡旋下,叙政府和反对派1日展开实质性接触。尽管双方立场相距甚远,但和谈至少已开始步入“正轨”。

这次和谈是继2014年1月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议失败后,叙政府同反对派再度坐到谈判桌旁,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推动的最新一次和平努力。

如何让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开花结果,让在战火中煎熬了五年之久的叙利亚人民迎来长久和平?这需要和谈双方拿出诚意,也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主要大国协调立场、搁置争议、发挥影响,为和谈“保驾护航”。

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举行的首轮和谈以失败告终,是因为冲突双方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各怀心思、分歧严重。

新一轮和谈得以进行,说明叙利亚冲突双方及其背后势力的较量已经陷入僵局,需要通过谈判寻找突破口。另一方面,叙利亚遭受连年战祸,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同时也造成危机外溢,汹涌的难民潮不但让邻国招架不住,还冲击了大半个欧洲。恐怖活动借叙利亚危机兴风作浪,让整个世界如芒在背。

这些因素客观上促使国际社会呼吁结束叙利亚内战的声音高涨。在劝和促谈方面,国际社会的紧迫感越来越强。

毋庸讳言,叙利亚问题不仅是叙国内各派对决的角斗场,也是大国和地区势力博弈的棋盘。和谈成败,取决于冲突双方的政治意愿和谈判智慧,也取决于国际社会的行动力。

去年11月,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德国、伊朗以及沙特等组成的“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议,为化解叙危机勾画出“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后来成为安理会决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轮和谈正是根据这一决议开启的。

根据决议,有关国家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步骤”协助实现全面停火。现在,和谈总算艰难起步,除了期待和谈能够取得进展外,人们还期待有关国家能够履行承诺,促使叙利亚各派停火,改善叙利亚人民的境遇。和谈不需要预设条件,但国际社会却需要共同努力为和谈创造出更好的条件。(记者 聂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