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7口溺亡”追踪:“死亡涵洞”设计缺陷明显
本报昨日相关报道
昨日下午,现场仍未解封,涵洞入口已砌起水泥墩封闭 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甘韵仪 摄
管理方认定仍需证据
23日,记者进入吞没一家七口的死亡涵洞,设计和规划的种种不合理暴露了涵洞巨大的安全隐患,但在多年来,这样的安全隐患却在管理缺位的情况下,一再被漠视。直至昨日,到底谁应该为这起悲剧负责,仍无定论。
羊城晚报记者 许琛 吕楠芳 甘韵仪
出事的涵洞已被完全封闭
昨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重新回到白云区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只见涵洞两侧都增加了两个巨大的石墩,并刷上红白两色作为警示色,禁止车辆通行。
记者来到现场时,虽然涵洞的水基本已抽完,但仍然很潮湿。涵洞挂有“下雨天,有积水,禁止通行”的标语。在涵洞另一侧还增加了两条标语:“此路段危险已封闭”、“禁止通行”。有家属称:“全部标语是新挂上去的。”记者在其中一侧的标语底下发现了未干的油漆。
记者反复查看涵洞四周,在涵洞最低处,也就是广铁桥底,并没有任何排水设备,而这个涵洞的唯一排水口位于靠近机场路的斜坡。斜坡两边都有涉水线标示,位置大概在斜坡的三分之一处,排水口也就是在斜坡涉水线附近,距离涵洞15米左右,那是一个有细密钢筋围住的排水口,长、宽大约一米,对于涵洞底部的排水,作用有限。
改造涵洞计划曾数度搁浅
记者昨日在现场观察到,涵洞入口处的地面几乎与涵洞上的火车铁轨齐平,进入坡度后便一直往下延伸,这条U字型的通道中间为约10米长的涵洞,两边都是约15米的坡道。通道成下沉凹状,最深处约有3米。不合理的设计加上地势低洼,让该涵洞一到雨天,就完全成了雨水的盛器。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年在建设涵洞时,涵洞的地势并没有这么低,随着城市的发展,周边建设了很多新的道路,导致涵洞变为这里最低的点,每逢下雨,对村民出行造成困扰,棠涌经济联社也曾想对涵洞进行改造,但是就是因为权属问题不能确定,数度放弃改造。
铁路既是施工方也是业主
据了解,出事的涵洞属于铁路范围。当年京广铁路通车后,对原棠涌村(后改为棠涌经济联社)形成村庄分割,羊城铁路公司、原新市镇(后改为新市街)、棠涌村三方出资建设棠乐路京广铁路涵洞,由羊城铁路公司负责设计、组织施工,199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00年10月完工。也就是说,铁路部门是该涵洞的设计施工单位,同时也是“业主单位”。
一位不愿具名的城建专家对记者表示,死者家属完全可以向规划部门申请信息公开,看看该涵洞用地的红线范围是不是属于铁路部门,如果是,铁路部门就要负起管养维护的责任。除非铁路部门有文件专门委托地方政府或其他单位代为管养,否则就要依照“谁是业主谁负责”的原则去处理这宗事故。
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铁路下穿涵洞日常管理、维护,防止淤塞、积水由管理单位负责。但此前广铁方面表示,广铁及下属单位并非此涵洞的管理单位。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并没有完全为铁路部门撇清关系,这种说法同样不能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真正的管理方。”广东大同律师事务所的朱永平律师认为,如果涵洞入口没有足够的警示标识,而且洞里的排水工作也未做到位,并因此造成了人员伤亡,那么涵洞的管理方或建设方需要对此事负上主要责任。朱永平说,首先铁路可能是建设方。作为建设方的铁路部门还须做移交手续,如果没有明确的移交证据,那建设方就是现有管理方。
朱永平表示,目前还需等待公安机关继续调查事故原因,才能明确事件中责任和赔偿方面的问题。
相隔不远处还有问题涵洞
由于业主方、建设方、管理方一团乱麻的关系,导致至今仍无任何一个部门承认为此负责,但涵洞的危险却仍在身边。
就在出事涵洞1公里远处的石井小平村,同样有一个京广线的小型涵洞,涵洞只有3米宽、2米高、10米长,仅容一辆汽车通过。记者现场看到,不少行人、单车以及汽车争相抢道穿过涵洞,十多辆汽车甚至在涵洞口排起了长龙。车主刘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当天出事涵洞被封之后,这里成了10公里以内连通京广线两侧的唯一出入口。
小平涵洞入口处有一条排污河涌,涵洞口装了一个限高龙门架,涵洞内则积水严重。附近的街坊告诉记者,这个涵洞里面根本没有排水口,积水完全靠风干。只要遇下雨,洞内积水就能维持一个星期。
早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