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影像,让盲人也可以“看”电影

31.05.2019  15:32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画面,李淑莹会花大量时间精力准备口述稿。

大洋网讯 “夜晚,海边的沙滩上,篝火、帐篷……”灯光暗下来,一把温和的声音缓缓地响起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地下一层偌大的放映厅里,140个座位全部坐满,这是5月一个周六的上午,从全市各地赶来的视障、听障影迷,在志愿者的讲解声中开启一场“”影,“放映”的是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视障人士怎样“”电影?你也许想象不到……

现场

2万字口述稿 3名志愿者接力讲解

23岁的视障女孩兰婷很爱看电影,她对前阵子在朋友圈刷屏的《流浪地球》期待已久,这次专门约了闺蜜和男友一起前来观影。长达2个多小时的《流浪地球》,当天由三位志愿者以接力的方式讲解,每人手里都攥着一份厚厚的口述稿。为了准备这次讲解,李淑莹和她的同事们花了一个月时间,电影反反复复看了几十遍,口述整体演练了2次,口述稿至少改了6遍。记者看到,为了保证观影的完整性,讲解是从屏幕上开始出现“电影公映许可证”的时候就开始了,三份分段的口述稿加起来近2万字。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科幻电影,讲解得很好很详细,我基本都看懂了。”观影结束后,兰婷激动地向记者说。而第一次来中山图书馆看电影的闺蜜小月也表示“感动的地方很多”。之前她在微信、知乎等社交媒体上感受到《流浪地球》的热度,对这部电影也非常期待。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助残服务总队“心聆感影”项目组的讲解组组长李淑莹说,像兰婷和小月这样的视障观众,能随着志愿者的讲解进入剧情,“开心的时候笑了,悲伤的时候哭了,就是志愿者最大的成功。

视障人士在中山图书馆“观看”电影《流浪地球》。

专业

讲解电影必须“不剧透、不渲染

2009年,当时还在读大三的李淑莹,是因为一则电影讲解志愿者的招募而与无障碍电影结缘。在“心聆感影”项目创始之初,她就成为了其中一员。看着讲解组从5位志愿者发展到30位,服务累计时长达8000小时。李淑莹在见证项目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枕的志愿者,成长为具有专业技巧的资深无障碍电影口述员。

刚开始做口述影像志愿者的时候,走过一些弯路”,李淑莹还记得,早期她常会在讲解中不自觉地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比如讲到“老爷爷吓得心都跳出来了”,平常人并不觉得有问题,视障观众却很不解,追问她“怎么知道他吓得心都跳了出来?”在讲解中,李淑莹日益感到口述影像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志愿服务,这要求讲解者不带主观感情色彩,只能客观描述剧情,把感受艺术的权利交回给视障观众。“碰到剧情有伏笔的地方,可略略提一下,但不能剧透。”李淑莹说。

为准确揣摩视障人士的需求,讲解组请同为视障的泽宇为常年撰稿顾问。喜欢阅读和写作的泽宇不仅从客观性方面为口述稿把关,还在用词、修辞上精益求精,只为了“找到更能体现画面感的字眼,让观众在感受到画面的同时,有更感性和精准的效果。

李淑莹说,各类电影讲解中,当属科幻片和功夫片难度最大。准备电影《叶问》口述稿时,为确保咏春拳动作用词准确,她不仅查找了各种资料了解“摊手”这类术语,甚至还请教了真正的咏春师傅,以便给予视障人士尽善尽美的体验。而讲解《流浪地球》的难度在于解释科学术语,甚至连宇航服也在讲解范围之内,这意味着讲解员在讲解前必须做好深入调查。

体验

体验“失明”观影 了解视障人士需求

秦晓婕介绍,“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项目如今每月举办一期,已成为深受广州视障人士喜爱的文化大餐,除了观影,志愿者还在现场精心设计互动和节目表演环节。“中图无障碍电影”QQ群、微信群为视障人士打造了交流平台,也吸引了更多听障人士、肢残人士加入观影行列,甚至还设置了普通市民的“感知·关爱”失明体验环节。

在放映《流浪地球》当天,就有几位带着眼罩的“特殊”观众坐在前排,秦晓婕介绍,他们都是视力正常人士,专程过来体验活动的。“每期我们都会招募10~15名体验者,希望将来有更多普通市民加入进来,让大家了解视障人士,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泽宇也观察到,近年来社会各界对视障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希望社会主流人群和视障人士之间的文化融合能越来越紧密。

链接

走近“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

心聆感影”无障碍电影项目,是中山图书馆从2012年开启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华南地区首创。据项目负责人秦晓婕介绍,由于视力障碍,视障人士无法与普通人一样欣赏电影,讲解志愿者在不干扰电影原有声音信息的情况下,将影片中的空间布景、场景、人物表情、动作等用语言加以解释与描述,帮助视障人士理解电影内容。

迄今,该项目共举办了40期无障碍电影现场讲解及“感知·关爱”失明体验活动,撰写无障碍电影脚本约40万字,7年间有超过5000人次的视障人士受益于这个项目。

(信时记者陈川 通讯员辛秀琴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