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做官如何退休

31.08.2015  14:34

图片来源网络

陈事美专栏 布衣看官

或许中国人对“人走茶凉”的滋味体会最深,一些人尤其贪恋权力,甚至退而不休。好笑的是,人家还认为自己是发挥余热。其实说好听点是赖着不走,说不好听点就是僵而不化、老而不死,地地道道的尸位素餐。老人退而不休,严重挤压了年轻人的上升空间,以至于影响整个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

古代规定,七十致仕,也就是七十岁退休。七十岁,也正是人生古来稀的年纪。这个年龄的老人,疾病缠身,单单眼花耳聋就已严重影响工作。按唐朝的规矩,官员到了退休的年纪,皇帝要进行再三挽留,官员也要不断坚持请辞。双方如此礼尚往来,既显君臣和谐,又让双方都有面子。说白了,这就是客道之举,千万别当真。如果皇帝一挽留,您就当真了,继续心安理得拿着工资,那您这七十岁可就真白活了。不但皇帝不高兴,其他人也会背后戳您脊梁骨。

脸皮厚的人自古就不少。还是在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个叫侯知一的兵部侍郎已年满七十,吏部通知他,该退休了。这老侯假装没听见,置之不理。吏部官员请他喝茶,说老侯你是否向往诗酒田园的生活?老侯也不傻,听得出来弦外之音,仍然装糊涂。

在吏部再三催促下,老侯毅然上表。说大唐盛世,欣欣向荣,再干两年行不行?老侯也真是豁出去了,某天上朝时,在武则天注视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我要走两步。史书上说的是“踊跃驰走,以示轻便”。老侯不顾自己老胳膊老腿,坚持疾速行走,以证明自己还年轻。大臣们想笑不敢笑,武则天也憋着没乐,心说这老头也真够奇葩的。

侯知一为啥坚持不退,其实除权力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经济因素。因为,按唐朝政府规定,退休人员的工资大约只有在职的一半。虽然这样的待遇水平仍比普通百姓高,但与在位时的荣华富贵相比,还是相当惨淡的。公安部长白居易就曾写诗抱怨退休工资不够花。他在《达哉乐天行》中说,“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半及车先悬……庖童朝告盐米尽……妻孥不悦甥侄闷……薄产处置有后先。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都五顷田……”好家伙,都到了变卖家产的地步。

还有到了八十岁仍然不想退休的。唐中宗时期,中书令唐休璟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但无奈皇帝又离不开他。到了八十岁,当了几十年官的老唐反倒更上瘾了,说啥也不想退了。为此,他催促儿子赶紧结婚,想利用亲家的关系延迟退休。如此荒唐之举,遭到当朝大臣的一阵耻笑。

还有更狠的。唐昭宗时,本是宦官出身的禁卫军领导杨复恭权势熏天,大肆干预朝政。到了年龄说啥也不愿退休,甚至还杀掉了信使。最后自己也落了个被杀的下场。这种退而不休,说白了就是活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