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特殊政策”很雷人

01.09.2014  12:26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出台了一些奇特的“特殊政策”,如今看来,相当雷人。

  商人不许穿丝、乘车

  汉朝初年,天下乱后方定,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宽纾民力,平抑物价,汉高祖刘邦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资治通鉴》卷十六记载,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吕后当政时更是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仁吏”。

  这些政策使得商人的日子过得很憋屈,不仅“有钱没地方花”,而且子孙后代都无缘于官场。全社会都看不起商人,实在让商人很没面子。

  富人必须帮助穷人

  《资治通鉴》曾记载,公元473年,北魏朝廷发布命令,号召老百姓重视农业,一个地区的富人同穷人要互相帮助,富人不能嫌弃穷人,富人有多余的耕牛,必须借给没有耕牛的穷人。假如富人不肯借耕牛给穷人耕田的话,穷人告到地方政府那里,那么,就要处罚富人,处罚的方式是:富人的家人子弟,终身不许走仕途当公务员。

  有了这样的政策,哪个富户还敢不帮助穷人?这种朴素的古代“富人帮穷人”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动用行政手段来推行,相当雷人。

  当时,北魏政府还有一个非常鼓舞官吏的政策,只要地方官员有真本事、真能力,把自己的属地管理得好了,辖地就可以越来越广、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来越多。这在古代官本位的体制中,确属一种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激励性很大,对促进北魏吏治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效果。

  禁止女人施粉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三条记载,北周的天元皇帝“骄侈弥甚,务自尊大,无所顾惮,国之仪典,率情变更”。他常常对大臣们说,自己就是“天”,并“自带绶,冠通天冠,加金附蝉”。

  为了突出自己,他下了道“三不许”指令:大臣们不许用绶带,不许在帽子上插金蝉,不许官员的姓名中有“天”、“高”、“上”、“大”的字眼。假如官员的名字中有这些字眼的话,“官名有犯,皆改之”,譬如改姓“高”的人为姓“姜”,等等。

  天元皇帝还颁布圣旨,除非是皇宫里的女人,民间的女性一律不许打扮得忒漂亮。车轮必须用浑木做,女性不许施粉黛。(李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