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古坑炮头”抢了600多年 如今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02.03.2016  11:15

工作人员燃放“炮头”。(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陈栋 摄)

不少村民跳进池塘抢炮头。

台下观众迅速开抢。

抢到“炮头”的村民提着鸡鹅高兴地离开。

活动中,32支炮头全部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耗时一年才制成

东莞时间网讯 农历正月二十,一年一度的厚街新塘古坑“抢炮头”体验活动,在古坑篮球场隆重举行。数千位青壮年汉子不惜贴身肉搏、跳水或爬树,只为“一炮”的场景继续上演,吸引大量市民围观,不少胆大的娃娃们也跃跃欲试。

记者了解到,“古坑抢炮头”已有600多年历史。对这一古老的仪式,古坑村村民乐呵呵地说,“抢炮头”已经成为村里流传下来的唯一盛事了,将来还要申请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今年共32支炮头  寓意各不相同

当日下午,活动还未开始,便吸引了上千名市民驻足观望,一些有心的市民寻找最佳位置并进行蹲守。

32支炮头被分别标识序号,安稳地放在台上,十米高的点炮台,由两名工作人员驻守,一人专门负责点炮,另一人则负责炮头的“运输”,即点炮台上的工作人员用一根绳子挂着一个竹篮,把竹篮放下,然后点炮台下的工作人员将“炮头”放在竹篮里,以“升降机”的模式把“炮头”送到点炮台上点炮。

“今年抢炮头活动共有32支炮头,按照村里的规矩,头炮一般由村长来点放。”村里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在抢炮前,燃放鞭炮也有讲究,鞭炮必须由古坑村村长来点燃,鞭炮放完后,还得留下几个鞭炮单独点放,寓意着“有余、富足”的意思。

在所有炮头中,每个炮头的寓意都不同,头炮和第8、第9炮寓意最好,抢到的人,来年一定会顺顺利利的。据悉,在制作炮头时,制作人员便在每个炮头上贴上了一些祝福的吉祥语,比如“添丁发财”、“喜接鸿福”等。在抢炮之前,这些炮头已经在土地庙里祈过福,寓意抢到炮头的人会有好运。

放炮头工作人员必须得姓“刘”

抢炮头活动正式开始。随着一“锣”令下,“砰”的一声,高台上的刘村长点燃第一支炮。火炮升上天空,一声巨响后,炮头和假炮头四处炸开。人们的视线努力搜索在空中划过弧线的炮头路径,朝着炮头下坠的地点蜂拥而上,无数双手伸向天空,然后以鱼跃的方式扑向地面。一名大叔脱颖而出,以极快的速度抢走了“炮头”,他一把将炮头揣在怀中,生怕被别人抢走。

据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抢到炮头的幸运儿,都会在土地公那里领到一只鸡、一只鹅和16个鸭蛋,然后在土地神面前祈求今年大吉大发,并许诺明年土地诞时,再来还神。

又是“砰”的一声,第二支炮头开始点燃。这次点炮换了个“敲锣手”。敲锣的老刘表示,十多年了,基本上每年都是由他负责敲锣。负责敲锣、点炮的工作人员必须都姓刘,只有刘氏家族的人才能负责抢炮头的系列工作。

一位自称姓刘的新莞人也想试下敲锣的工作,老刘严肃地告诉他:“你先掏出身份证给我看下,如果真的姓刘,就可以敲锣。”

古坑村的刘村长解释,抢炮头活动一开始是刘氏家族的传统,因此,负责抢炮头活动的工作人员必须得姓刘这一传统一直延伸到现在。不过,抢炮头则“大门打开”,只要有兴趣的,每个人都可以来抢。

据了解,目前在厚街新塘社区,陈姓是第一大姓,刘姓算是第二大姓,有四个村的村民基本都姓刘。

揭秘:

85岁老人耗时一年制作炮头

制作一个炮头成本约要200元

“砰砰砰……”在点炮台上,一发发炮头点燃后响彻高空。

少为人知的是,这32支炮头,居然全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老人耗时一年才制成。

据刘村长介绍,制造这32个炮头的老人姓邱,涌口人。古坑10多年来的抢炮头活动中的“炮头”,都由这位老人亲手制作完成。

据85岁的邱叔介绍,20多年前,他进入一家烟花厂工作,开始制造烟花爆竹。直到东莞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不得不迁徙,年近七旬的邱叔才退休在家。后来,他就开始制作“炮头”了。

“其实,炮头的制作,与制作烟花爆竹的过程大同小异。”邱叔介绍,制造“炮头”首先需要剪纸,这些是“针线活”,竹台上挂着的“恭喜发财吉官德福”的字样都是由邱叔自己写出来的,然后再把这些字一个个剪出来,贴在一块大红布上,粘上金粉;第二个步骤,就是把“炮头”的底座做好,做成一个正方体的样子,最重要的是要稳固;第三,把卷筒捆好,桶内放着硝酸钾、硫黄、银粉、炭粉等70多种材料,火药上面再放“炮头”的号码。

“这70多种材料并不是随处可以买到。”邱叔说,因为“炮头”的火药比较特殊,所以,他都是叫以前烟花厂的同事从广西买来的,“因为我有部分同事在广西开厂,那边比较容易找这些材料。”邱叔说,制作一个“炮头”的成本,大约要200元。

邱叔介绍,制作炮头的工序很漫长,花了他一年时间。“因为我年纪大,眼神也不太好,有时间就做一下,做做停停。”

“有时候,家人忙完自己的工作了,有时间就过来一起帮忙,但是他们也只是打打下手。”邱叔说,家里人虽然帮忙,但制作一个完整的“炮头”,家里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会,“这种手工活,比较繁琐,毕竟他们都有各自的事业,我也不勉强他们跟我学。”

关注:

正在申请 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炮头,在我小时候有,在我爸爸小时候也有,已经传承几百年了。”古坑村刘村长回忆,以前的“抢炮头”活动都是在农田里举办,  所有来抢的人都围在田埂上,炮头一飞出来,所有人哄抢,个个都是一身泥巴,在泥地里打滚。那时也没有点炮台,设备比较简陋。

“我八九岁的时候,抢到过一次炮头,但那时对炮头印象不深,只记得为了奖励我,父母特地煮了肉汤,可好喝了。”刘村长说。

据记者了解,“抢炮头”这一民俗已在厚街新塘社区传承了600多年。据社区老人介绍,此活动最开始是一种祭祀活动,祭祀的“主角”就是文天祥等三位宋臣。当年,刘氏家族敬仰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位宋臣的忠贞不屈,不仅在村中建庙纪念,还将每年的正月二十定为祭祀日。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农历正月二十是土地公的诞辰,为向土地公祈福,庇佑村民一年风调雨顺,所以决定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举行祭祀活动。

记者了解到,为了使这一民俗活动得到更好的传承,目前新塘社区正在将“抢炮头”活动申请为厚街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村长表示,如果申请通过的话,明年的“抢炮头”活动会举办“百家菜”庆祝仪式,把活动再搞隆重点。

此外,很多村民反映,目前的土地庙过于简陋,希望能够进行翻新整修,如果申请(非遗)成功的话,这一事项可能会提上议程。